魂遊記︱張敬軒阮兆輝攜手傳承南音 導演安排編劇黃詠詩客串有因
傳統就係老套?
始於清末,源自廣東省珠三角的傳統說唱音樂「南音」,跟香港獨有、70年代中後期逐漸興盛的「粵語流行曲」,是屬於兩個不同年代的流行文化產物,風格南轅北轍,無論歌詞內容和聽眾年齡層都相差萬丈遠,但綽號「萬能泰斗」的粵劇名伶阮兆輝深信並非如此,決定擔當跨代橋樑,以「賽馬會藝壇新世力」的名義,發起名為「南音‧承傳」的計劃,與「E世代全才唱作人」張敬軒合作演唱《魂遊記》一曲,嘗試探索兩者拼湊交匯會帶出怎樣的火花。
《魂遊記》由伍卓賢作曲、編曲及監製,惟不僅音樂部份,亦包含影像故事,長達約九分鐘的短片,由曾獲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提名的張蚊與廣告界資深導演陳品聯手掌鏡,劇本邀得劇場界「鬼才編劇」、曾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香港式離婚》)的本地著名劇作家黃詠詩負責,以自身經歷編寫歌詞,以及創作一個橫跨20年的故事 ── 講述2010年,蔡思韵飾演的「中女」午夜夢迴,見到1990年的自己,又名「少女」 ── 見鬼嗎?「係靈魂相認!」導演之一的張蚊說。
劇情與「雙聲」互相穿插,配合紫紅色調的大坑虎豹別墅與半山羅便臣道住宅實景畫面,影像交疊,迷幻而古雅,聽見「韶光倏忽恨難留」這句,倍覺唏噓淒涼,有歷練的人看在眼裏自有共鳴,忍不住反覆重播,細味當中隱藏的密碼,就由輝哥獻唱的六句南音說起。
撰文:游大東
夕陽西下水東流, 物換星移幾度秋, 形貌何處魂自返, 韶光倏忽恨難留, 奉請魂兒登練度, 乘空攝景上瀛州。
都說《魂遊記》是黃詠詩基於自身經歷而創作的故事,她生於大家族,爺爺篤信三清,乃聞名港澳的黃道長,在打齋業界赫赫有名,所以影像開首,阮兆輝於一眾茶客面前的獻唱的六句南音,實情是喃嘸佬經常在靈堂上大派用場的歌詞,「頭六句係我家族堅係用嚟招魂唱嘅,其餘嗰啲(部份)我老作!」
阿詩笑言,當初之所以有這六句出現,全因腦海中的微弱記憶。「我係聽過我十叔唱過,(創作劇本)之前我問番佢,佢喺電話唱畀我聽,我就抄低。其實我(最初)都唔知叫咩名,只知道係屋企(使用的)招魂曲。」言下之意,這六句是名不經傳的文本?「佢話冇名,話喺《青玄煉度科儀》差不多結尾(出現)。」
六句南音出自道家著作
依照上述字眼,在Google世界裏查找一番,最終在「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網站發現相符內容,原來這六句確實出自一本名為《青玄集要煉度施食科儀(下)》的科儀文獻,科儀是道教術語,有道教道場法事的意思,「科」即動作。本書共有兩卷,於清朝光緒十一年,亦即1885年問世,距今136年,當中有部份字眼跟今天的版本不同,譬如「乘空攝景上瀛州」,在文獻中是寫「乘空躡景上瀛州」(瀛州是中國神話三大神山之一,意指天國),原版另有兩句「青山綠水連天遠,野草閒花滿地愁」,在《魂遊記》中則沒有出現。至於六句南音的意思,用最簡單方法解釋:事物消逝乃自然定律,不要留戀人間。
另一個或會引起觀眾思考的,是阮兆輝與張敬軒之間的關係,因為兩代的蔡思韵於同一個空間裏相遇,是否代言阮與張的「共存」,也是基於同一種設定?黃詠詩坦言這樣是有點想太多了,「好得意,冇專登諗住咁樣做,但出咗嚟又似,成件事好自然發生。」那麼為何又會見到黃詠詩本尊亮相幕前,她坦言本身只是打算做「戥腳」充撐場面,後來才知道自己入鏡,所以要感謝兩位導演的用心,「導演好好嘅,佢哋好鍾意個故仔,想我呢位真正嘅主人翁都出一出鏡,當係Signature咁,其實係In-Joke嚟嘅,成個Team都合作得好開心,全部人都好錫大家。」
輝哥手執敲擊樂器「板」
最後一點要留意的,是輝哥在短片裏拿着的兩塊板,中間有紅線牽引,稱為「响板」、「響板」,或者單純稱為「板」,是一種敲擊樂器,借板與板之間撞擊產生聲響,帶出節奏,歷史久遠,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使用的木材亦甚有要求,輝哥說:「以前係用檀香木造嘅話就叫『檀板』,但呢啲都係俗稱,唔係學名。」
生於廣州的張敬軒,一直對南音十分鍾愛,並希望能夠滲雜於流行曲之中,去年舉行《張敬軒 × 香港中樂團盛樂演唱會》,其中一節演出,便將地水南音的一代宗師杜煥的《憶往》跟舊作《披星戴月》糅合其中。相隔半年後,這次創作《魂遊記》的過程中能再度加入南音元素,張敬軒感到非常興奮,亦明白這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可以同輝哥阮兆輝先生合作,機會相當難得,所以好開心,作為流行音樂歌手自己都應該成為一個橋樑,令年輕朋友認識傳統藝術,可能00後都少聽我哋呢代啲歌,利用自己仲喺呢個行業希望做多啲嘢。」
【胎Story.專訪】寫劇本講生B辛酸 黃詠詩親解:點解阿媽咁煩?
執導Gin Lee《幸福門》MV 張蚊揭開選角原因:陳漢娜氣質夠詭秘
專訪︱葉巧琳與Serrini梁祖堯演音樂劇圓夢:羨慕成班人載歌載舞
點擊更多《魂遊記》的拍攝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