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王嘉儀《翩翩》談哲學 破除世俗編曲規限
到了恆指各大成份股公佈業績的季節,閱評流是時候與社會接軌,加入其中。在二零一八至一九年度的上半年,直至截稿前一刻,閱評流總共為各位讀者益友送上三十首音樂選擇,帶大家出入十二場大小音樂表演。一下子拋出一連串沉悶的數字,的確教人有按下「負評,上一頁」的衝動,那麼就跟大家分享,自己這陣子經常在睡前思前想後的問題:
為了獲得大眾認同,就將自己改變,以符合他們的準則?還是繼續自己的風格,以自己的特色吸引大眾?
撰文:閱評流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無論在十九世紀的德國還是現今的香港,「撇脫」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哲學問題,在於「我」的價值。聽畢王嘉儀和王樂儀為樂迷聯手炮製的《翩翩》以至Sophy的音樂哲學後,頓時有了答案。
作品背後蘊含着的各種學術主義和象徵,在較早前「扭耳仔」的訪問已詳細介紹,小弟自知只有「半桶水」,未敢在一眾學者眼前班門弄斧,以免丟人現眼。但從樂迷的眼中看起來,每晚於我腦海縈迴的問題,Sophy是選擇了後者,看她的音樂就可知一二。
在新加坡的「特金會」舉世矚目,但對小弟來說,上星期在灣仔的「閱So會」,重要性不亞於特金。
一直以來也沒有掩飾對Sophy音樂的喜愛,不僅是她的風格,還有她創作音樂的哲學。還記得上年三月介紹她的《深淵》時,稱她為「現代范仲淹」,由此結緣,成為網友(當然不是「柏拉圖」那類)。
/塵埃的軌道 偏偏有一撮白雪要我觸碰 來輕輕觸碰
循規的走路 偏偏有一隻候鳥要我知道 能翩翩起舞/
Sophy製作音樂的時候,其實只想着自己在那時候的感受,將自己進行社會實驗的結果,用音符記錄下來。當中一如既往,沒有為派台時機擇個黃道吉日,沒有計算哪種曲式較受樂迷歡迎,因為她深信,行「偏偏」的路亦能翩翩起舞。
/隨意發生 隨意找一個人親一吻
隨處發生 流言混語我已不需掛心
棱角滿身 從廢墟走過不需指引 霧裡有燈/
無人不知情歌、大歌就是登上年末各大頒獎台的入場券,無人不知音樂創作的每一段是有一定格式,以Sophy和樂儀的能力,橫掃各大頒獎典禮不比呼吸困難,又何苦「偏偏」當個朝不保夕的斜槓族音樂人?她們「偏偏」不想以一塊塊亞加力膠作為自己人生的證明,這終究也會被時代巨輪輾碎;以音樂討論哲學,甚至建立一門學說,與樂迷作深層次的思想交流,最少還能影響後世人們的想法、價值觀、甚至道德觀,來得更有意義。
/拿一點驕傲 即使世界很荒誕要我禁足 頑強就翩翩起舞
修補空洞 呼吸到某天找到兩個太空 陪蝴蝶天天失重/
由曲風到格式再到歌詞,《翩翩》正正是破除一切世俗規限的代表作。樂儀曾在訪問中笑言,人們大不會用詩的格式談哲學,但她「偏偏」就是以這詩意甚濃的歌詞(其實已經是一首詩),將「王雙儀」的哲學抽象地表達出來。
這首歌的確是「隨意發生」而來,由最初只是Nicholas Cheung將Sophy隨意的哼唱剪輯,成為《翩翩》的基礎,再由此建立整首作品的旋律,而在這成品中,偏偏完全看不到流行曲的痕跡。不是在於歌曲的編曲,而是歌曲的格式,不僅不是一貫的「ABABC」,更甚者,就是沒有前段和副歌之分,整首歌可以全是高潮,亦可全不是高潮,教樂迷要公平地細嚼《翩翩》的每一個音、每一個字。Trip hop的曲風,為樂儀筆下那充滿哲學意味但抽象的歌詞,添上一份迷幻色彩;亦為樂迷提供慵懶的節拍,讓他們能跟着,行偏偏的路起翩翩的舞。
/轉身 轉身 換個新舞步
我想 我想 鬧市中跳高
要呼 要吸 像某種暗號
隨便 翩翩 舞步/
在人們眼中,你走着的,是偏偏的路。但是,「偏偏」的標準,又由誰界定?踏後一步,驚覺所謂的「偏偏」、主流非主流,其實只是相對性而已,根本沒有對或錯,那又為何要為迎合主流而強扭自己?相信一些就連自己也覺得不合理的事?不如繼續行偏偏的路,堅持下去。付上六個寒暑,換取更多人明白這種思想,由偏偏變作主流,重獲自由之日,就是翩翩起舞之時。
在分享會完結之時,有幸快速訪問Sophy和樂儀。未來的創作方針?去片: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閱評流 · 樂評】音樂唔夠主流?王嘉儀:行「偏偏」的路起《翩翩》的舞」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