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恐襲】總理阿德恩剛柔並濟贏掌聲 好打得+愛心=好領袖

撰文:凌俊賢 麥曉彤
出版:更新:

新西蘭基督城上周五(15日)發生連環槍擊案,槍手襲擊2間清真寺,亂槍掃射致50人慘死,更在網上同步直播這場血腥屠殺。
人心惶惶之際,該國年僅38歲的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迅即將案件定性為恐襲,翌日前往基督城,戴上黑色頭巾的她,將受害者家屬緊緊抱入懷中,眼淚潸然流下​……
連日來她東奔西走展現關愛同情,同時果斷推動槍械管制、對抗分化,剛柔並重的處理手法,贏盡各界掌聲及支持,更被譽為是近代政治領導的典範。

▲▲想了解更多關於新西蘭總理阿德恩的故事,請即點擊片段。▲▲

果斷定性「恐怖襲擊」

阿德恩得悉槍擊事件後即時取消出席公開活動,並隨即在幾小時後召開記者會穩定民心。她激動表示,這是新西蘭最黑暗的一日,並明確強調:「很顯然,事件只能被描述為恐怖襲擊。」

過往不時有批評指,當施害者是白人時,不少政府都拒絕將襲擊定性為恐襲。阿德恩如此迅速及果斷地將慘劇定性為恐襲,不但表明政府的決心,亦展現對受害者與穆斯林的尊重及支持。

新西蘭恐襲:阿德恩案發當天在電視台直播回應事件,指案件是經過詳細策劃的恐怖襲擊。(路透社)

探望受害者團結國家

單是慰問陷於恐懼和悲傷之中的穆斯林社區並不足夠。阿德恩在恐襲後翌日,率領內閣官員及在野黨領袖布里奇斯(Simon Bridges)前往基督城,與當地穆斯林人士會面。她特意戴上黑色頭巾,並擁抱受害者家屬,帶領大家吶喊「他們就是我們」。

阿德恩連日出席悼念活動,不但安撫最脆弱的一群,更以行動團結大家;恐襲過後一星期,她周五(22日)與約5000名民眾齊集槍擊案事發地點附近的哈格利公園(Hagley Park),參與全國悼念活動,她再次戴上黑色頭巾,並在講話中強調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為死難者默哀

阿德恩周二(19日)首次在國會發表講話時,更選擇以伊斯蘭問候語「As-Salaam Alaikum」(祝你平安)作開首,簡單又大膽地表明她的態度:用愛與和平團結國家。

新西蘭恐襲:新西蘭總理阿德恩3月17日到惠靈頓Kilbirnie清真寺參與悼念活動,期間與多名民眾擁抱,送上慰問。(Getty Images)

拒絕提及槍手名字

阿德恩周二的國會演說中,又強調自己永不會在講話中說槍手的名字:「他是一名恐怖份子、他是一名罪犯、他是一名極端主義者。當我提及他時,他將會是沒有名字的人。我懇求你們:說及那些我們失去的人的名字,而非那個奪取他們生命的人的名字。他或想自己臭名昭著,但在新西蘭的我們將不會給他任何東西,甚至是他的名字。」

此舉與其他西方國家大肆渲染兇手血腥行徑不同,新西蘭民眾亦照總理的意思盡量避談槍手名字,集中精力團結國家及幫助受害者。

新西蘭恐襲:阿德恩在國會發表講話時以伊斯蘭問候語作開首,又強調自己永不會在講話中說槍手的名字。(法新社)

迅即以實政回應恐襲

新西蘭當局不只停留在同情及關愛之上,更在襲擊後承諾會有具體立法改革。阿德恩周一(18日)會見內閣成員時表示會在10天內加強槍械管制,並說到做到,周四(21日)宣布實施更嚴格的槍械管制,包括禁止出售軍用半自動槍械和步槍。新西蘭的做法在美國社會引來不少迴響,批評華府的槍管立法一拖再拖。

阿德恩又承諾在新西蘭乃至全球範圍清除種族主義,強調對抗種族主義應無分國界。

新西蘭槍擊案後,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周四(21日)宣布,當地會實施更嚴格的槍械管制,包括禁止出售軍用半自動槍械和步槍。(路透社)

好打得+悲天憫人=好領袖

阿德恩的剛柔並濟不但展現政府的決心,更成功團結人民,為她贏得包括穆斯林在內的國民支持及全世界掌聲。她更贏得對手尊重,反對派議員柯林斯(Judith Collins)亦讚揚這位總理非常出色。

英國《衛報》專欄作家摩爾(Suzanne Moore)引用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名句「真正的領導人並不是尋求共識,而是創造共識」,形容阿德恩在事件中塑造多個共識,展現出行動、關心及團結。

新西蘭恐襲:阿德恩的剛柔並濟為她贏得國民支持及全世界掌聲。大愛的左派更力棒褉她為新一代領袖代表。(路透社)

「逆流」女領袖 可遇不可求

阿德恩上台時年僅37歲,雄心勃勃的和年輕的她,常被外界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及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作對比,並擔心她可能「有姿勢無實際」。

在今次事件後,相信阿德恩已證明自己實力。近年主張「保護主義」及反難民思潮的右翼管治者在國際政壇聲勢浩大,在大愛左派領袖均「唔爭氣」的情況下,難怪阿德恩這位「逆流領袖」被外國媒體更力棒為新一代領袖代表,更形容她是次的處理手法,較杜魯多及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更勝一籌。

不過話說回來,若有一名「好打得」又有愛民如子的領袖,相信很多民眾已經心滿意足。但環顧全球這些剛柔並重的領袖又有幾多個?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