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101】由安倍訪美「刷存在感」 細看白宮接待外賓五種規格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二(17日)到美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官式工作訪問,並就朝鮮問題、亞太貿易等事項,與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交換意見。
雖然華盛頓方面一直表示視日本為傳統盟友,今次安倍訪問卻不是以最高規格的國事訪問舉行。到底白宮在外交訪問的接待規格分為哪幾種?

根據美國國務院指引,美國共有5種接待外賓的規格,分別為國事訪問(State visit)官式訪問(Official visit)官式工作訪問(Official working visit)工作訪問(Working visit)私人訪問(Private visit)

5種規格各自代表什麼,當中又暗藏哪些細緻的分別?

 

國事訪問是最高規格的訪問,圖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6年到訪白宮。(VCG)

國事訪問(State visit)​

國事訪問為最高規格的訪問。到訪美國的必定為國家元首,例如國家總統或像英女王等一國之君,而且他們均是應美國總統邀請才到訪。

既然是重要賓客,無論抵達或離開白宮,他們都會在白宮南翼接受21響禮炮致敬。另外美國總統亦會設國宴(State dinner)款待他們。所有活動不單止是總統和訪客出席,他們的配偶如第一夫人都會參與,並會互贈禮物。國事訪問期間,有大量可供傳媒採訪和拍攝時段。

在住宿方面,賓客通常會下塌位於白宮附近的布萊爾宮(Blair House),最多可逗留4日3夜。

無論是國事訪問或官式訪問,白宮均會設宴款待貴賓,只是晚宴名目上會略有不同。(VCG)

官式訪問(Official visit)​

規格僅次於國事訪問,正式訪問的到訪者由國家元首變成政府首長,例如總理等,但同樣都是受美國總統的訪問邀請而來。

在接待規格上,基本上與國事訪問大同小異,最明顯分別只是禮炮數目減少至19響,以及國宴的名目改為官式晚宴而已。

安倍晉三去年初曾到美國作官式工作訪問。(VCG)

官式工作訪問(Official working visit)

無論是官式工作訪問或是工作訪問,在意義和規格方面均與國事和官式訪問相差一大截。

兩種工作訪問目的,均主要是為傾談政治或要務;相對而言,國事和官式訪問則更像是禮節性拜訪。

舉行官式工作訪問的代表可以是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他們和美國總統會面後,隨即舉行工作午餐會。在會議期間,國務卿會同場參與,之後不會安排單獨會面環節。

由於訪問性質不同,官式工作訪問不會有紅地氈和禮炮等接待,晚宴亦不常見。同時到訪領袖的配偶在午餐會中不會在場,也不會交換禮物。而來賓可以入住布萊爾宮的日數上限,則為3日2夜。

布萊爾宮為訪問白宮賓客下塌的地方,圖為韓國總統文在寅去年到訪華盛頓時,布萊爾宮外掛了韓國國旗。(VCG)

工作訪問 (Working visit)

顧名思義,就是國家首長獲邀到白宮與美國總統開會。期間不會舉行飯局或記者會。

私人訪問(Private visit)​

規格最低的一種,毋須經美國總統邀請,到訪者不限於領導人級別,外長或其他政府官員亦可。

來賓可提出與美國總統會面,但不一定獲批,而這種見面模式稱為「工作會議」(Working session)。與工作訪問不同的是,白宮或容許在私人訪問中,讓傳媒拍攝。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分別在本月底國事訪問美國。(路透社)

國事訪問規格表面上縱與官式訪問分別不大,它最珍貴的地方在於有「次數限制」。基本上在美國總統一屆的四年任期之內,對任何一個國家只可發出一次國事訪問邀請。

特朗普「大細超」?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下周二(24日)訪問美國,正是以國事訪問規格被接待,是特朗普去年初上台後首次以此最高規格接待外賓。

反觀安倍晉三無論在去年2月或今次到訪,均只限於官式工作訪問規格,特朗普有多「重視」美日關係可想而知。事實上根據美國國務院紀錄,歷來美國向日本發出的國事訪問邀請只有寥寥數次,首次應為1975年日皇裕仁訪美,繼而是現任明仁天皇1994年5天訪問,之後已是2015年安倍晉三應時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邀請訪美。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去年和今次訪美,與特朗普會面地點均是這位商人總統名下的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Mar-a-Lago)而非布萊爾宮,或者對於同是高爾夫球愛好者的他們來說,說不定在果嶺上談正經事或可獲得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