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戰.博評】民調這樣看:誰當特首令社會更撕裂?
但無論候選人口裏說甚麼,民調數字是誠實的……市民對林鄭月娥的態度兩極化程度,遠遠拋離其他幾位候選人。
去年底梁振英宣布不競逐連任,很多香港人開心了一陣子。梁振英治港五年,社會撕裂。我在前年10月份一篇刊登於《明報》的評論文章中,曾借用港大的民調數據,展示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的表現滿意度和信任度的民意兩極化趨勢,在2012年開始上升。隨着梁振英離任,幾位特首候選人都強調要停止社會撕裂,重建信任。
但無論候選人口裏說甚麼,民調數字是誠實的。近兩個月,不少傳媒機構都有委託大學進行民調,雖然特首選舉很可能會由「具中國特式的一人一票」來決定,但民調結果對我們如何理解當下及可見將來的政治和社會局面仍有參考價值。
只看支持度 曾俊華與林鄭分別不大
很多民調都用「四揀一」或「五揀一」的問法,讓市民說出較支持幾位主要候選人中的哪一位。一月份的民調結果,除了NOW TV那個之外,《南華早報》、《信報》,和《明報》的民調,都顯示曾俊華相對林鄭月娥的領先優勢並不太大,在四或五揀一時,兩者的支持度在個別民調中只相差3至4個百分點左右。
不過,《明報》的民調有個特點,它將候選人分開,然後問被訪者會否支持每個候選人做特首。當把個別候選人分開時,曾俊華和林鄭月娥之間就出現一個重要的分別:到目前為止前後共四輪的《明報》民調中,「非常反對」曾俊華做特首的市民,只有百分之4至7左右,但「非常反對」林鄭月娥做特首的市民,在第一輪民調中已達雙位數字,在最近一輪民調中更高達22%。
由於非常支持林鄭月娥當選特首的市民的確也有不少,這代表香港市民對林鄭月娥的態度頗為兩極化。我在去年發表過一篇學術文章,當中運用了一條公式來計算民意兩極化程度〔有關方法可看附註〕。我運用同一條公式在《明報》的四輪特首選舉民調上,結果如下圖所示。
對於林鄭 民意最兩極
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現象。第一,從去年10月第一輪民調開始,市民對林鄭月娥的態度,相對於市民對葉劉淑儀和曾俊華的態度,就已經是最兩極化的,第二,市民對林鄭月娥的態度兩極化程度,在過去三四個月之間不斷顯著上升,到了1月中下旬的第四輪《明報》民調,市民對林鄭月娥的態度兩極化程度,遠遠拋離其他幾位候選人。
這裏要說明,由於兩極化的條件是「非常支持」和「非常反對」的人都多,市民對葉劉淑儀和胡國興的態度兩極化程度較低,主要是因為非常支持他們二人的市民本身就很少。但跟林鄭月娥一樣有較多市民非常支持的曾俊華,其民意兩極化程度並不太高,而且在第二輪到第四輪之間,不算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當然,讀者應該完全不覺得上面的結果出奇。曾俊華的形象較貼近開明建制,在政治光譜中相對貼近「中間」,自然較不會引起市民兩極化的反應。相對之下,在過去三個月,林鄭月娥先捲進故宮爭議,在參選後又率先公開聲明會延續梁振英路線,成為中聯辦所支持的候選人,而各種「中央支持林鄭」的「風聲」,以及梁振英近期言論中對她的「偏愛」,一方面可能鞏固了一些支持,但同時也會讓對她反感的人更加反感。
也要先旨聲明,以上的討論,不等於我個人很支持曾俊華。不少民主派支持者視曾俊華為「lesser evil」,但這裏也有程度問題,如果聚焦其政綱,「lesser evil」有多「lesser 」,有商榷的餘地。不過這是另一個題目。以上分析只是要展示民調數字已經告訴了我們的東西,或者說是展示民調數字如何印證了我們其實已知的東西:由林鄭代替梁振英,社會撕裂和民意兩極化的問題看來不會得到解決。
有一種說法,是一些中方官員和建制派力求使今次特首勝出者得票高於689。但5年前,梁振英的民調支持度的確是高於唐英年的。一個民調支持度高,選委得票低的特首尚且「做唔掂」,若一個民調支持度不是最高的候選人反而在選委投票中高票當選,大概只會像當年董建華在民望極低時自動當選連任一樣,把政制的荒謬顯示得更加清楚。
註:
文中提及的學術文章題為「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opinion polarization in varying times」,發表於期刊《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Volume 1,issue1)。至於兩極化程度指數的算式是√((E1+E2)×((E1+E2) -∣E1-E2∣)),其中E1和E2代表兩個極端答案的百分比。在概念上,這兩極化程度指標由兩個組成部份相乘所得,第一個組成部分代表選擇兩邊極端答案的被訪者的總比例,第二個組成部分代表選擇兩邊答案的被訪者分佈是否平均。當很多人選擇極端答案,而兩邊的分佈又很平均時──即同時很多人非常反對及非常支持一個人或一件事,兩極化程度就會顯得很高。《明報》四輪民調結果,可見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網站。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