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於外】惶恐、怒吼與拭淚 赴美入境者如坐針氈的36小時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上任第七天,美國總統特朗普作了一件事,令不少美國人心碎,世人側目。
特朗普在周五簽署行政命令,停收難民,禁止七國公民入境。由周五到周六,赴美的入境者與美國人經歷了如坐針氈的36小時。

在芝加哥機場,有民眾到場歡迎難民,反對總統特朗普的禁令。(路透社)

星期五中午,洛溫斯坦(Steven Stark Lowenstein)和他的朋友在芝加哥國際機場,屏息以待。他們來自同一個猶太人會堂,來到機場,為了接待一個四人難民家庭。之所以氣氛緊張,因為早在一、兩天之前,總統特朗普已經在考慮停收難民,甚至禁止中東公民入境。大門即將關上,這個敘利亞家庭一旦趕不及抵步,將會前途未卜。

特朗普頒禁令 成難民入境分水嶺

就在差不多時間,特朗普已經在國防部的五角大廈簽署了行政命令,下令政府停收難民120天,並禁止七個國家的公民入境,為期90天。

幸好在政令下達前線部門執行之前,這個敘利亞家庭趕得及入境,洛溫斯坦他們終於鬆一口氣。但特朗普的禁令、美國的最新局勢,他們都沒有向這個家庭如實相告。洛溫斯坦說:「自由神像向來象徵美國人歡迎世界……但其火炬仿如因特朗普而熄滅。」

自由神像向來象徵美國人歡迎世界……但其火炬仿如因特朗普而熄滅。
芝加哥人洛溫斯坦
紐約警方加派人手,在甘迺迪機場看守示威者。(路透社)

在特朗普捻熄火炬的一刻,達維希(Hameed Khalid Darweesh)正在飛機上。他大概也料不到自己抵步之時,美國已經不再歡迎自己。

伊拉克難民本獲簽證 抵紐約卻遭扣留

來自伊拉克的達維希,曾經長達十年時間為美軍服務,由翻譯到工程技術。因為他的貢獻,美國政府在1月20日給他批發特別簽證,准許他與妻兒移民美國。星期五的下午六時,達維希抵達紐約的甘迺迪國際機場,隨即遭到入境部門扣留。

協助難民的組織IRAP派出律師,為達維希與海關職員交涉,卻不獲准與達維希見面。問到可以找誰,職員更說:「總統先生。請致電特朗普先生。」民主黨兩名眾議員亦想伸出援手,不過海關負責人也坦言,他們一樣弄不清狀況,不肯定是否有權讓當事人接觸律師。

結果,達維希被扣留了在機場一整夜。

在洛杉磯機場,不少民眾等待被扣留的親友,神情緊張。(路透社)

黑夜過去,黎明重臨,愈來愈多航班抵達美國。但是一名又一名乘客抵步之時,隨即遭當局扣留,聲稱要遣返回國,一切只因他們是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家的公民。

機場一片混亂 律師義務協助

敘利亞人薩哈爾(Sahar Algonaimi)早上八時多,抵達芝加哥機場。她早前獲發簽證,原本打算在美國逗留一周,照顧年屆七旬的病母。但是她被當局扣留了幾小時之後,還是要上機遣返。

自從特朗普下達行政命令以來,IRAP都忙個不停,四出到機場協助抵步難民,提供法律援助。人手不足,他們一呼百應,四小時已經有多達3000名律師仗義幫忙。

周五、周六,美國各地的國際機場都混亂不堪。持綠卡的外國人有的獲准入境,有的又要再審查。有持伊朗和加拿大雙重國籍的人,被遣返到加拿大;但又有伊朗人抵達紐約之時,獲准放行。甚至連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院,也有人透露他們看新聞才知悉新措施,白宮完全沒與他們溝通協調。

紐約地區法院周六晚緊急開庭,大批民眾聚集聲援難民和入境者。(路透社)

政策一團糟,最好的辦法或許是訴諸法律。人權組織ACLU為達維希入稟紐約地區法院,指控特朗普的禁令違反憲法。但在法庭尚未開庭之前,原本被扣留在紐約機場的達維希,還有另一名伊拉克人,已經相繼獲釋。但在下午三時,卻出現了另一個轉捩點。

民眾上街怒吼 由機場延伸到法院

眼見傳媒報道愈來愈多人被拒入境,向來關心政治的導演摩爾(Michael Moore)在Twitter上號召紐約民眾,前往機場聲援那些面臨遣返的入境者。結果一呼百應,甘迺迪機場聚集了愈來愈多人。不但示威者,連原本要上飛機的乘客,甚至工作中的的士司機也陸續加入。

紐約的甘迺迪機場,芝加哥的奧黑蘭機場,各地機場都聚集了大批示威者,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電視直播的畫面,還有法院門外。紐約地區法院、維珍尼亞法區法院都在晚上緊急開庭,聆訊是否要暫緩遣返政策。到了九時,紐約的唐納利(Ann Donnelly)法官頒下臨時禁制令,裁定難民不用即時遣返。得悉裁決之後,庭外一片歡呼聲,認為是對特朗普的一次打擊,也為難民及七國公民暫時鬆一口氣。

到這一刻,行政命令才頒下了約莫30小時。對不少美國人來說,要總統特朗普的抗爭之路,仍然漫長而艱巨。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