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襲港早晚溫差大易感冒 中大中西醫防治流感保健計劃|附連結
文:陳曉薇醫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註冊中醫師
近日寒流一波接一波,早午晚溫差又大,容易患上傷風感冒。在這個環境因素下如何預防及減少傷風感冒尤為重要。經過過去數年的臨床驗證,中醫對治療感冒是有很大療效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感冒的表現主要是發燒、咳嗽、流鼻水、頭痛及周身骨痛等症狀。在中醫角度 因過度的氣候或環境變化而引起的症狀也可稱作感冒,如中暑、受風寒出現的頭痛流涕、環境濕氣太重引起的身體痠重疼痛等等。這些病毒或過度的氣候在中醫統稱為「 邪氣 」。「感」為「感受到」邪氣;「冒」者,「冒犯到」邪氣,邪氣入侵人體引起不適的症狀,就稱為感冒。而無論感冒或流感均可屬中醫「感冒」範疇。
中醫認為「邪之所凑,其氣必虛」,「邪」即是外來的病毒、細菌等,「凑」就是靠近「氣」是指人體的正氣,即是人體的能量、機能 (包括體力、免疫力),那「氣虛」就可理解為人體的能量、機能及免疫力低下。所以,無論是病毒還是其他細菌等,都是趁人體虛弱、免疫力差的時候,更容易入侵。
中醫在治療感冒時,除了對抗病毒之外,還能補充身體機能的不足和疏通氣血。中醫治療可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方法,根據病情決定以袪邪為先或是扶正為主治療。如患者出現高燒反覆等較急的病徵時,可選用清熱瀉火類中藥以降低體溫;又或者患者體質相對較好,外邪及表證較明顯時,則可以清熱解表或袪寒解表等袪邪為主的方法治療;而當患者體質較弱,病情較深或反覆者,可用表裡雙解或扶正袪邪的方法。
再者, 感冒康復後,無論由於病症的消耗或是袪邪解表後人體功能失去平衡而出現的後遺症,如咳嗽纏綿難斷、經常感覺疲憊、身體痠痛乏力,甚至因為免疫系統紊亂而引起皮膚敏感的問題,也可以通過中醫辨證,以中藥內服或針灸調節人體機能來改善和消除後遺症。
除此以外,預防同樣重要。雖然大家可從自身生活作息方面多加注意以增強體質,如飲食均衡、早睡早起、作息規律及適量運動等。但部份人士因各種原因已出現身體機能不平衡、體質較弱的情況,這些情況下可通過中醫調理於未病之前,補充正氣、改善體質以預防感冒。
因此,無論是感冒時或者感冒後遺症期,甚至是預防感冒,都可以通過中醫去防治感冒。為應對流感高峰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由即日起至三月底推出「防治流感保健計劃」,幫助大家抗病保健,對抗流感。
無論你是現正有感冒症狀、想預防感冒不適抑或感冒病後調理,都歡迎你參加此計劃,健康迎接新一年。如想了解更多詳情,歡迎登入:https://hkiim.cuhk.edu.hk/imc/tc
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網頁:按此
(文章標題由《香港01》編輯所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