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港伯沉迷按摩女 賣居屋$208萬疑被騙光 上《東張》變羅生門

撰文:布萊恩
出版:更新:

是騙案還是有隱情?1名80歲姜姓老伯向《東張西望》求助,稱自己賣出黃大仙1個居屋單位套現208萬元,卻被1名34歲按摩女郎「小玉」騙光,2名兒子亦與他斷絕關係。然而《東張西望》找到「小玉」回應迎來大逆轉變「羅生門」,雙方更透過電話爆發「寒戰」式罵戰,揭開更多驚人內情。
事件引來網民熱議,認為難分誰對誰錯;也有網民認為2人都有問題,「唔抵可憐」。

1名80歲姜姓老伯向《東張西望》求助,稱自己賣出黃大仙1個居屋單位套現208萬元,卻被1名34歲按摩女郎「小玉」騙光。(節目截圖)

「小玉,呢筆錢係我生活養老金,希望你畀返啲錢我。」《東張西望》日前報道,80歲姜伯有2個兒子,本來兒子給他的家用加上政府「生果金」老人津貼等,每月有15,000元生活費,但之後兒子因為不滿意他常花錢找女人按摩,與他斷絕關係「閂水喉」,「主要使費係按摩,可能(兒子)知道我咁鍾意去搵女人按摩,咁走咗返去」。無辦法下,姜伯去年賣出黃大仙1個居屋單位,套現208萬元維持生活費用,

姜伯稱,2年前認識34歲按摩女郎「小玉」,「小玉」更以姑丈稱呼他狀甚親暱,而得知他賣樓套現獲得208萬元,「小玉」聲稱為免他揮霍花光,叫他分批把208萬存款放在她的保險箱,「佢(小玉)叫我分批將208萬拎出嚟,放喺佢屋企保險箱。佢幫我保管仲好,可以細水長流……我可能太方便,好容易使晒」。姜伯又說,本來去年8月開始,小玉幫他交屋租並每月給他6,000元生活費,但到今年10月全部停下,「我WhatsApp佢(小玉),5號畀我到家下,食粥水都唔夠啊,我1個仙都無……佢係1個見錢開眼嗰種。呢個女人真係,好難追啊嗰筆錢」。

80歲姜姓老伯向《東張西望》求助。(節目截圖)

小玉反駁稱被「屈」

不過《東張西望》翻查姜伯手機,未見2人對話內容訊息,未知是否被刪除。「小玉」回覆《東張西望》時則透露另1版本,指自己因賣人蔘粉認識姜伯,見姜伯1個人住無人照顧感到可憐,於是把姜伯當親人般照顧,「接觸咗之後先知道,佢同佢啲仔女已經斷絕關係。我真係當佢好似阿爺咁照顧佢。我完全無諗到,個心咁毒,咁樣過嚟反面,反咬我話我呃佢錢。佢直情屈我話佢有200萬擺我呢度。吓,我都唔知道你幾時有擺我呢度呢?」。

「小玉」回覆《東張西望》時透露另1版本。(節目截圖)

小玉承認多次陪同姜伯到銀行提款,稱第1次姜伯取走20萬元現金,當中7萬元是還款給她,其餘是還款給其他朋友和生活費,「每1次都係攞10萬,有2次係20萬。每1次我同佢去攞錢,佢攞5萬走,有5萬擺我呢度,跟住過幾日又過嚟攞,攞完無喇喎,又要去銀行攞錢。啲錢畀晒你用晒喇,我無辦法,我無錢喇,你都無錢袋喺我度,跟住佢就開始反面,佢就話『你唔畀錢我,我無錢買餸食飯。我年紀咁大,到時暈低我報警,我就同警察講,你呃我200萬養老金』」。小玉更反指姜伯不時透過電話與不同女性聯絡,內容相當露骨。

姜伯與小玉隔空對質爆「寒戰」式罵戰

雙方各執一詞變「羅生門」,《東張西望》於是透過電話讓姜伯與「小玉」隔空對質,內容如下:

小玉:姑丈(姜伯),你唔好咁樣亂講嘢,你最後係點樣請?你200萬……你賣樓係你自己賣嘅,支票係去咗銀行入嘅,攞錢我係每1次陪你去攞嘅,錢係攞咗用晒喇,而家你嚟屈我你擺200萬喺我度,你幾時擺200萬喺我度啊?
姜伯:啲錢攞咗係妳,妳拎返屋企無畀我喎。
小玉:幾時咁樣?如果有咁樣嘅話,會唔會咁樣做啊?你攞嗰啲錢,跟住從銀行攞出嚟攞10萬你就攞5萬走,過咗幾日你又問我攞,你攞咗啲錢你仲話完全唔記得,我唔知道你係唔記得,定扮嘢唔記得。你自己使去邊度,攞去畀邊個,你自己知道,唔好咁樣嚟屈我。你問下你自己個心,你問下你自己。你唔好嚟問我,你幾時有擺200萬喺我呢度啊?
姜伯:舊年囉。
小玉:我估唔到呢個老人家竟然可以咁樣做,居然可以毒到同啲仔斷絕關係,為咗出面啲女人,問佢啲仔攞錢去玩女人、去嫖、去叫啲女人上門按摩,問佢攞錢,邊個有咁多錢畀佢啊?你問下佢自己,就嚟100歲嘅人啊,可唔可以做到咁盡啊!咁過分啊!我對佢幾好啊!
姜伯舉起3隻手指發誓。(節目截圖)

這時姜伯舉起3隻手指發誓,強調「小玉,我從來都冇屈你,嗰200萬每次妳10萬、20萬、30萬咁將我筆錢攞晒出嚟,擺喺妳屋企嗰個保險箱裏面」。

問到為何不報警,姜伯稱曾報警但不獲受理,原因是他「自願」給予款項。節目最後,姜伯向小玉重申,「小玉,呢筆錢係我生活養老金,希望你畀返啲錢我」。

姜伯去年賣出黃大仙1個居屋單位,套現208萬元維持生活費用。(節目截圖)

網民:難分對錯

事件引來網民熱議,認為難分誰對誰錯,「寒戰式對罵」、「好難講誰對誰錯」、「點會將錢畀個30幾嘅女人保管,而唔係銀行保管?」、「唔抵可憐」、「一定有啲嘢隱瞞」、「呢個伯伯個人都好有問題,咪買個教訓囉」、「查銀行提存紀錄就一清二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