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山神」數四宗罪籲DSE生勿報讀 浸大生周庭:冀增選科自由

撰文:黃樂怡
出版:更新:

5月23日就是DSE考生於JUPAS更改課程選擇的截止日,Facebook專頁「浸大山神」周三(17日)帖文,力數浸會大學4宗罪,呼籲DSE考生「有得揀,千祈唔好入浸大!」
香港眾志副秘書長周庭現於浸大主修政治及國際關係,周庭回應《香港01》指,認為學系教育良好,但浸大必修科目太多,阻礙學生就讀真正有興趣研究的科目。

Facebook專頁「浸大山神」周三(17日)帖文,指浸大普通話門檻苛刻,又指「全人教育」必修科不切實際。(資料圖片)

「浸大山神」大數學院4宗罪

「浸大山神」帖文數出學院4宗罪:浸大普通話門檻苛刻、內地生佔用學位比例全港最高、「全人教育」似中學架構、國際化理念假大空。其他配套上,又質疑宿位短缺、餐廳衛生情況差,呼籲考生不要報讀浸大。

發起人陳樂行:DSE考生有知情權了解學校政策

「浸大山神」發起人陳樂行現就讀浸大中醫學系,回應《香港01》解釋發帖文原因,是與上月一個普通話必修科論壇有關。論壇期間,校內一名普通話老師發言,斥責學生反對學校政策,更指若不認同政策,一開始就不應報讀浸大。陳樂行於是決定帖文,讓DSE考生了解清楚浸大有關必修科的政策。陳樂行認為校方堅持保留普通話必修科理據不足:「大學畢業嘅基本要求唔應該包括普通話,政策唔係基於學術角度,好膚淺。」

周庭:學生公投取消普通話必修 校方保留

周庭是浸大3年級生,表示沒有申請宿位及海外交流計劃,因此不便評論有關指控,但就認為不少同學都受必修科困擾:「同學最大意見都係普通話同必修科,我覺得係學校唔尊重民意嘅一個決定。」浸大學生去年發起公投,申請取消普通話必修科,投票率約12%,議案以9成贊成票通過,可惜公投始終沒有約束力,只能作為參考,因此校方最後以希望學生與國際接軌、尊重兩文三語為由保留普通話為必修科。

必修科達9科 學生認為影響修讀選修科

根據浸大資料,浸大必修科除了普通話,還有中英語文、公開演說技巧、資訊科技能力、體育、歷史與文化、價值及人生意義等。大學現時正檢討語文政策和通識課程,並收集大學社群的意見。周庭認為浸大的必修科數目比其他院校多,而且不是所有科目都符合學生需要,「有啲係可以理解嘅,例如中文、英文,」但其他必修科如數學、演講就未必是同學所需。「入到嚟希望讀主修科,但係每個sem都花好多時間讀GE course,例如一個sem讀5科,2科係GE course,3科先係選修科,違背咗想專心研究嘅意願。」

多範疇必修科讀完都是半桶水

此外,學生亦需在自己學院以外的所有學院各修一科。「政治係自己學系要讀必修科當然冇問題,」「但要求(各學院選修1科)唔太幫助到學習,淨係讀一科都係半桶水,讀完都學唔到嘢。」

周庭指校方無視學生意見,拒絕取消普通話必修科。(資料圖片)

浸大內地生佔非本地生比例98%

「浸大山神」稱浸大是全港內地生比例最高的院校,翻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資料,2015/2016年度,內地生比例最高是科大(約16%),而浸大比例則是約13%。不過,曾於大學任教的時事評論員梁啟智於網誌指出,若僅以本科課程學生比例計算,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非本地學生比例同樣是15%,而浸大為11%,然而,浸大的非本地學生中98%都是內地學生,是八大中比例最高,而科技大學的非本地學生中,則只有48%來自內地,他表示這些數據可以「讓大家知道邊間先係『真・國際化』。」

對於校內是否特別多內地生,周庭就指可能住宿舍的同學會較有感受,自己就只在課堂上課才接觸到內地生,但認為內地生與歐美學生的政治討論往往能產生火花,感到有趣。梁啟智則於網誌中表示:「大學校園是否國際化只是選大學的其中一個考慮。校園氛圍,通識課程,社會參與支援,海外交流機會等等,都應該考慮在內。」

學位不足源頭非關內地生

「浸大山神」稱浸大很多部門會多收內地生,少收本地生。

周庭就認為,本地學位不足,主要是因為政府資助不足:「源頭未必係指向大陸學生,而係本地學生學位太少,政府不斷資助自資學位,而唔係八大學位。」

周庭希望校方可以減少必修科,讓學生可以選修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科目。(資料圖片)

讀大學是香港學生唯一成功指標

歸根究底,周庭認為香港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太狹窄,希望學生除了讀大學,還可以有更多發展空間:「喺香港嘅教育制度下,學生可以選擇嘅方向好少,好似大學以外嘅出路都係失敗。」

周庭望浸大擴闊選科自由度

「浸大山神」呼籲考生別報讀浸大,周庭就指每間學校都總有前輩有類似看法,但就指現實還是「睇分數做人,冇得學生揀。」周庭反而希望可以改善浸大的選科自由度:「希望學院可以畀多啲空間同學讀自己想研究嘅科目,唔好唔嗲唔吊,花好多時間讀啲反而學唔到嘢嘅科。」

浸會大學回應《香港01》指,現時院校內地生人數,佔全體學生總人數約11%。根據教育局的規定,由2016-17年起,全港大學的非本地生(包括內地生)學額都不會佔用本地生學額。至於海外交流計劃方面,每年前往各地交流的本科生接近400人,當中約有95%前往外地。而獎學金則用於獎勵學術或非學術表現優異的本科生,得主不限本地生或非本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