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行山隊遺大量藍膠帶 山友自發執手尾:為一己方便破壞自然
不過,近日有行山客見到大量藍色膠帶遍佈山林,估計是行山隊「冇手尾」遺下,擔心此舉會令其他行山團體仿效,污染環境。
有行山人士向《香港01》表示,曾自發拆除近百條膠帶,批評在山野間綁帶的行為只求方便,十分自私。
山友Pan向《香港01》指出,1個月前在網絡上的跑步群組留意到,大量藍色膠帶綁在山林間,近十步內就會有一條膠帶出現。約兩個星期前,他在大埔行山時亦發現類似情況。明明路段並非分岔路,但仍見膠帶出沒,感覺好誇張。「綁到成山都係,好掃興!」由於沒有人幫忙解除膠帶,他只好自發「執手尾」。
行山隊聲稱膠帶是可降解物料
Pan從朋友得知有行山隊選用藍色膠帶作為認路標示,於是打電話聯絡該隊負責人,他引述對方表示,膠帶屬於可降解膠質,能自然分解。至於為何沒有拆除,對方回應指因有人遲到跟不上步伐,需靠膠帶指示方向。
Pan認為,行山隊遺下的膠帶,終究對環境有影響。有人在活動過後沒有拆除膠帶,他認為對方行為自私,只為自己着想及方便。他綜合其他山友的觀察,指沙田、大埔,港島一帶的山徑都有藍色膠帶被綁於樹木。
此外,他擔心,綁膠帶的風氣會蔓延,認為有其他取代方法減少對環保造成污染。具備跑山經驗10年的他,指出以前行山隊沒有電子產品,就用布帶綁在叢林或帶備粉筆畫上記號,形容以前大家都好節制。加上現時的行山知識氾濫,只要在家上網做好準備,就掌握山路位置。
有本地行山隊在網絡上載照片,當中有不少藍色膠帶綁在樹林。《香港01》曾聯絡該隊行山隊,對方聲稱,每團有近100人,綁膠帶都只是希望團友不會迷路。而行山隊使用的可降解膠帶,其廠家表明加入環保色粉,數個月後就會灰飛煙滅。「好過布條,唔會壓死棵樹。」至於會否減少使用膠帶,他則表示可以接受,又指通常都是將膠帶綁在入口及出口中間少部分位置。
環團:可降解膠質須時分解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接受《香港01》訪問指,雖未曾見過該款藍色膠帶,但她留意到近來行山人士使用布帶綁在叢林是有增加趨勢,而謂降解物質,始終需要一定時間分解。以降解膠袋為例,部分需要1年以上才能降解,有些膠袋使用植物纖維製造,可完全分解;但有些膠袋只會變成膠粒,最終飄到水源,演化成微膠粒污染地球。
她明白行山隊或活動團體綁布帶是為免迷路,但它亦有另一影響。有些行山新手在叢林間見到布帶,就以為是出路,但路線難度不明,新手好容易被誤導前往高危地方。
因此,她建議,行山隊可以派人負責跟在隊尾,待全體人士都能沿路上山,他就拆除布帶,以免它們遺漏在山野間。至於將布帶綁在樹林的舉動,她認為,除了有礙觀瞻,亦會影響植物生長,做成生態上破壞。她希望,山友都能有意識避免使用這類布帶識別方向的方法。
攀山專家質疑使用藍膠帶必要性:好誇張!
攀山專家鍾建民亦向《香港01》表示,好多年前,山友將布條綁在山林,是為了開新路線,讓下一批行山客都可以沿路登山。當記者向他展示最近有疑似行山隊將藍色膠帶綁在樹林內,他不禁驚嘆:「好誇張!冇理由綁到周圍都係。」他認為,行山客用這類膠帶前,應三思有沒有必要性。
他認為,外國有一類環保螢光劑,可在地面上着色,約過半日就會消失。但在自然環境遺下的東西,始終都會有影響。因此,最環保的做法,都是互相遷就,例如團隊中,可以安排一人在十字路口等待下一批人士,就可以確保大家安全。
專家建議環保認路方法:
用粉筆在道路上畫有記號
安排其中一人跟在隊尾,負責收起布帶
使用環保螢光噴劑在地面留有記號
安排一人在十字路口指示方向
漁護署回應《香港01》指,該署人員恆常巡邏期間,若發現郊野公園的設施或植物上被綁上繩索、絲帶或膠帶等物品,會立即移除。過去一年,本署曾接獲兩宗有關郊野公園植物被綁上絲帶的投訴。該署提醒遠足人士應盡量使用由該署管理及維修的行山徑。
市民可透過「郊野樂行」網站及流動應用程式,獲取由漁護署管理的長途遠足徑、郊遊徑、家樂徑及自然教育徑等遠足路線的資訊,作計劃行程之用。該署亦已在郊野公園適當位置設置資訊牌及路徑指示牌,向遊人提供行山徑的資訊,方便行山人士辨別方向及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