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台婦會陰部濕癢發臭 拖3年求診醫生驚揭是癌症:要整塊切掉!
痔瘡為現代人常見隱疾之一,其中黏液增多發臭恐是癌變警訊!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指出,一名55歲本身患有痔瘡的台婦,肛門肉球伴隨著黏液分泌濕黏不適,3年來卻置之不理不就醫,直到驚覺飄出惡臭及夾帶血絲才就醫,確診罹患罕見「肛門癌」,最後只能切除肛門,另拉造口。
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一名55歲女患者長有痔瘡,凸出的肉球加上痔瘡黏膜層掉出偶爾會有淡淡分泌物,導致會陰部常感覺濕濕癢癢。但3年前,她卻在分泌物暴增時選擇只擦藥、泡澡舒緩,自認只是痔瘡作祟而拖延治療。
會陰部每天都「濕濕癢癢」原來係癌症!55歲台婦拖3年終求診 醫生:要整塊切掉了…(點圖放大瀏覽👇👇👇)
婦人直到發現分泌物多到散發出惡臭,還帶有血絲才驚覺不對勁就醫。蕭慕琦回憶道,「一坐下我就覺得她身上好像散發一種怪味,一躺上去我連內診都還沒開始,稍微看一眼覺得那東西不對,外面凸出來的肉肉是不正常增生的癌症組織,就是肛門癌。」
蕭慕琦解釋,黏液是由爛組織摩擦破皮所導致,只能趕快介入治療,但偏偏病灶位於肛門口無法直接切除,只能先同時電化療縮小5公分的腫瘤,之後勢必要將肛門口切掉,並在身體其他部位另拉造口。她無奈表示,癌症剛好在肛門口,為了清除乾淨,只能大幅破懷該處。
蕭慕琦補充,大腸直腸外科現在正在研究如何幫助大部分患者免做永久性造口,將造口妥善照顧的患者每天都有固定排便時間,平時只要貼塊紗布、不用戴著袋子也能像正常人一樣過生活。
相關圖輯:直腸癌|便血以為痔瘡?血量顏色痛位記住3大分別唔會再搞錯!(點圖放大瀏覽👇👇👇)
台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則分享,一名大腸直腸外科的老教授因罹患大腸癌自己決定做造口,做完後仍威風的帶著造口,醫師袍一批就到醫院電醫師們,中氣十足將醫師罵得狗血淋頭再得意離開,「大家都不知道他身上有一個造口」,他也以「心態決定你的生活態度」一句話共勉之。
什麼是肛門癌?根據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療衛教資訊指出,肛門癌非常少見,真正引起的原因還不明,但有些因子較易導致肛門癌,包括超過50歲以上,或肛門曾患有菜花者、曾被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過較易罹癌;還有曾進行肛門性行為者,吸菸、免疫力抑制(如接受移植手術或愛滋病患危險性較高)或慢性發炎反應都可能促使肛門癌發生。
同場加映:便秘|大便黏吃油膩太多排2隻蕉分量最健康!排便幾耐易生痔瘡?(點圖放大瀏覽👇👇👇)
【本文獲「ETtoday」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