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驚現新品種水豚?一身綠色竟是全球暖化惹的禍 專家揭原因

國際媒體《Agence France-Presse》(法新社)2月15日,以標題「Capybaras in Argentina dyed bright green by algae」報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北的薩爾托格蘭德水壩,出現綠色毛皮水豚;原來是因爲湖面上的大量藍綠藻,沾染水豚毛皮,報導中也可看見周圍河岸散落著死掉生物。

藍綠藻恐對人類、生態造成危害
恩特雷里奧斯大學生物學家Martin Novoa接受法新社採訪,藍綠藻增生的現象可持續好幾個星期。全球暖化造成當地持續高溫,動輒超過40℃,加上乾旱缺乏降雨,加速藻類快速生長,一旦數量太多,在水裡的濃度過高,便會產生毒性,對人體健康和水中生物造成危害,進而影響整體生態平衡。
這種情況在全球各地藍綠藻增生的地方都可能出現,Martin Novoa解釋,「若人只是輕微接觸到藍綠藻水域,其產生毒素時可能會引發皮膚炎、過敏相關問題,類似流感的症狀,腹瀉和嘔吐。」
藍綠藻是什麼? 它曾造成台灣水庫危機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訪問海洋相關專家,台灣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副教授盧重光表示,藍綠藻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個生命細胞,科學家推測藍綠藻是在35億年前即出現在地球。藍綠藻的種類繁多,有些益於人體,像是市面販售的健康食品藍藻,算是一種富含營養的螺旋藻。然而,有些藍綠藻會危害人體建康,比如「微囊藻」會產生微囊藻毒素,是一種肝臟毒素;通常在夏季時,微囊藻會在富營養化的河流、湖泊大量產生,形成有害藻華。
盧重光補充,微囊藻藻華曾在全球多個地方發生,比如2014年,美國伊利湖出現史上最大的藻華,污染面積達到三百平方哩,影響了陶雷度市的飲用水供應;台灣水庫,也曾發生微囊藻藻華。
台灣經濟部水利署官網2013年曾對此危害表示,依據台灣行政院環保署規定,於藻華好發季節(多數水庫於5至10月、部分水庫2月即開始),台灣水利署將加強每日巡查,若在取水口發現藻華,台灣自來水事業單位即需啟動緊急應變措施,包括通知台灣環保、水利相關單位,並進行必要之水源調度,以確保供水無虞及水質安全。台灣水利署也呼籲:
「惟建議家中水塔一定要加蓋,並千萬不要喝未經處理的水庫、湖泊、池水或山泉水等。」
【相關圖輯】一種「有毒生物」口水竟能驗出罕見腫瘤 經改良後準確率達95%(點圖放大瀏覽👇👇👇)
延伸閱讀:
你的Google Maps圖標也變黑色嗎?教你一招還原免焦慮
懶人包/「共生音樂節」228市集、音樂表演、講座、交管資訊一次看
你家真的乾淨嗎?小心8種錯誤清潔法!「這些」可能害你越清越髒
【本文由「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授權轉載,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