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圖輯獲《國家地理》獎 港青:等退休再尋攝影夢

撰文:張定明
出版:更新:

同一個比賽,同一個獎項,有人一相成名,有人卻站在燈火闌珊處,似被忽略。「有冇攞獎唔係最重要,反而張相可以令更多人關心社會,啟發啲人諗得更多,我會更開心。」
結果憑著10張紀錄盂蘭勝會的相片,拍攝戲棚內的光怪陸離,成功獲評審青睞,奪得《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攝影大賽「佳作」獎,他的名字叫,鍾劍彬(Ben)。

Ben紀錄盂蘭勝會,奪《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圖片故事佳作賞。(受訪者提供圖片)

「神功戲」予人感覺「好老餅、好唔現代」,每年在農曆7月盂蘭節,準時在多區上演,可惜「買少見少」。33歲攝影師Ben接受《香港01》訪問表示:「好驚呢啲文化,好快會消失。」為了留住此刻仍有的文化,他選擇「同地區人士多接觸,同社區多啲互動」,為一些問號尋找答案。

「有時我會想,他們日後的生活會如何呢?」

奪獎圖輯以問號作為註解「(神功戲)演員們均很年青,有時我會想,他們日後的生活會如何呢?」因為參與盂蘭節神功戲的演員,也會從內地聘請劇團來港表演,多為潮州人,農曆7月期間,該批演員的日常起居,都在後台的戲棚。

高手在民間 「拉拉吓二胡,轉身走咗去拉大提琴」

「當時跟個前輩入去影相」,Ben捕捉很多光怪陸離的影像,「邊拉二胡,邊食煙,隔籬仲有個大提琴」他指各人貌似粗鄙,卻表現得「好奔放」,不拘小節,只要音色適合,無論中西樂器也可同台演出,感覺何其地道。Ben又發現「拉拉吓二胡嗰個人,轉身走咗去拉大提琴,好似咩都識咁」,真正「高手在民間」。

紀錄「神功戲」演員的台前幕後景象。(受訪者提供圖片)
紀錄「神功戲」演員的台前幕後景象。(受訪者提供圖片)
紀錄「神功戲」演員的台前幕後景象。(受訪者提供圖片)

攝影師眼中精彩的畫面,卻漸被時代的洪流淘汰,Ben慨嘆:「以前細個,度度都有盂蘭勝會,好熱鬧好開心。」雖然盂蘭勝會於5年前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參與的人越來越少,也漸漸青黃不接。Ben表示拍攝當日,「見到有班中年人,帶住一班20幾歲後生仔,但佢哋做完戲返上去(內地),就會出去打工,久而久之,就會離開呢行」。

「退咗休先可以諗『攝影夢』」

3年前接觸攝影的Ben,從此醉心。被問到有否想過以攝影作為職業,他笑著「秒回」,說:「老婆唔會放過我!」皆因Ben目前在政府從事文職,生活穩定,相比起攝影師的收入不穩,他慨嘆:「唯有退咗休先可以諗(做攝影師)。」他續指,「有比較年長的同事同我講,前半生顧掂咗家庭,養兒育女,退咗休先做自己鍾意做嘅事」。距離退休幾十年「流流長」,如何「止癢」呢?他說:「有時去旅行幫屋企人影吓靚相,生活相,已經好滿足。」

紀錄「神功戲」演員的台前幕後景象。「每人都準備十足,為何有一個在玩手機」。(受訪者提供圖片)
紀錄「神功戲」演員的台前幕後景象。(受訪者提供圖片)
紀錄「神功戲」演員的台前幕後景象,「幸運雞在觀眾席走動」。(受訪者提供圖片)
攝影師Ben表示,旅行時為老婆拍攝靚相,目前來說已經很滿足。(受訪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