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質疑血庫不停叫告急 紅十字會逐點回應
早前網上有傳,紅十字會近年出現「血荒」,與血液運送至內地,或提供予在私家醫院做手術的內地人使用有關。雖然該會最後澄清,血庫緊張主因是人口老化,但社會對此說法仍有保留。
近日有專欄作家對血庫使用對象存疑,在報章上刊登文章,提出三大疑點,包括捐血人數增加,血庫依然告急。
紅十字會回覆《香港01》查詢,就三大疑點詳細解說。
專欄作家高慧然日前在報章撰文,題為「血液為何告急」,認為香港人應有權知道血庫使用對象。以下是她提出的三大疑點,由紅十字會解答。
疑點一:本港捐血人數持續增多,為何無法維持血庫穩定?
高慧然在文中提及,據悉捐血人數並未大比例減少,血液需求卻不斷增長。
回應一:整體捐血人數增多 年輕人則減少
雖然紅十字會在整體血液收集數字方面是按年上升,但是年青人參與捐血的人數卻不斷下降。去年首次捐血者的人數約為3.7萬人,當中16歲的年輕人只有約7,000人,較2014年約9,500人下降兩成;而過去5年,16至20歲年輕人捐血參與比例亦由兩成下跌至去年的1成,跌幅接近1成。
疑點二:血庫使用對象是誰?
高慧然指,紅十字會迴避內地人到本港私家醫院做手術的人數,不曾提及患有特殊疾病、需要長期輸血的雙非嬰的數字。她引述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數據稱,在國內居住的14歲以下雙非童,來港求醫人數佔公立醫院兒科服務近一成,使用昂貴治療如地中海貧血的雙非佔三分二。截至2012年,來港治癌雙非童五年激增四倍。過去多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接受骨髓移植的雙非童甚多,每個平均手術費達100萬港元。
回應二:血庫大部份用於公立醫院 私立醫院佔少於1成
紅十字會是香港唯一向本港所有公立和私家醫院提供血液的機構,中心收集得來的血液,是經嚴格測試確保符合質量要求,才全數派發到本地各間醫院供病人使用。而血液是暫存於醫院的血庫。醫院血庫會根據醫生就病人的實際臨床輸血需求,分派血液至各病房、手術室或日間醫療中心。
由於公立醫院提供全港約9成的住院醫療服務,因此中心大部份血液亦是供給公立醫院病人使用,私家醫院只佔少於1成。據醫管局資料顯示,公立醫院大部份血液應用於內科、外科、骨科及腫瘤科病人。市民比較熟悉的需接受輸血的疾病包括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血癌和骨髓移植病人,意外受傷病人、接受各類手術、嚴重骨折及其他長期病患人士等。
另外在進行器官移植手術時需要更多血液,例如肝臟移植手術需使用40至50個單位的不同血液製成品,而重型地中海貧血病人終生需要每三個星期接受一次輸血。由於血液是沒有代用品和有儲存期,所以穩定的血液收集是非常重要。
疑點三:雙非人數近年已減少,為何血庫仍見告急?
高慧然表示,過去四年來港衝閘生育的國內孕婦少了,雙非人數大幅下降,但不明白血荒的原因。
回應三:每日捐血人數目標不及1,000人
中心預計在未來日子,血液儲存量不能維持在一個穩定及滿意的水平。現時,中心的每天捐血人數目標為1,100人,才能滿足全港醫院的血液需求,但是每天前來捐血平均只有800至900人,持續未能達到目標。 醫療服務的高速增長,一直是血液供應求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心需要經常呼籲公眾捐血,以確保醫院有充足的血液供應給病人使用。
紅十字會又強調,中心一直堅守為全港醫院提供足夠和安全的血液進行臨床輸血治療的使命,滿足全港醫院病人的所有用血需求。當發現有謠言在網上散播時,醫院管理局和中心會即時透過不同渠道,包括社交平台和傳媒報道作出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