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街坊買豬肉驚見「腫瘤」即退錢 食物安全中心:切去勿食用

撰文:安祖娜
出版:更新:

受新冠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市民都避免外出聚餐,更常留在家中「煮飯仔」。有將軍澳街坊日前分享,指在區內街市買新鮮豬肉回家處理時,竟看到肉上有兩塊疑似腫瘤的白色物體,即時拿回肉檔退錢。不少網民質疑相關豬肉來自病豬,食物安全中心去年曾發文解釋相關情況,指出「腫瘤」或是豬隻接種疫苗後留下,建議將該部分切除,剩餘豬肉只要煮熟仍可食用。

有將軍澳街坊指日前購入的新鮮豬肉出現類似「腫瘤」物體,安全起見即拿回肉檔退錢。(fb群組「將軍澳街坊經濟圈」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該名街坊於facebook群組「將軍澳街坊經濟圈」發文,指上周五(13日)從厚德邨購入共值150元的新鮮豬肉,翌日處理時才發現豬肉上有兩塊類似腫瘤的白色物體。相中可見,豬肉上有兩塊白色的圓形物體,看起來像脂肪,惟並無看見有蟲或「流膿」。

樓主稱,發現豬肉有異後即時拿回肉檔,因檔主願意退回150元便沒再追究。不少網民看過相片,質疑「腫瘤」豬肉或從病豬而來,指曾購入已變壞的豬肉,一切下即出現流膿的情況,建議如發現不妥寧願棄掉勿食用。

食物安全中心曾發文解釋相關情況,指豬肉的「腫瘤」有機會因本身膿腫或接種疫苗所致,建議市民切去相關部分。(食安中心fb圖片)

事實上,食物安全中心去年1月曾於fb專頁發文解釋豬肉出現「腫瘤」的原因,指豬隻接種¬¬疫苗後或本身出現膿腫,便有可能出現肉內藏有白色液體的情況,不過確切原因則要進一步檢查,如根據組織病理學,才能確定。

食安中心建議,市民如在豬肉發現相關「腫瘤」,可切走該部分,其餘位置只要徹底煮熟,即中心溫度達至少達攝氏75度,便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