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香樓結業】茶樓老店勝在一個情字 經典豬籠餅看出一代情懷
一名網民於01撐場講述昔日採訪蓮香樓的經歷。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中環一間小型公司任職公關,雖說是公關,實情是打雜,除我以外,公司就只有老闆和兩位同事,但工作量和範疇卻極之廣泛;廣告拍攝、電視節目製作、人物專訪、報紙雜誌專欄特輯、動漫節及書展的傳媒工作等等,可謂樣樣俱備。
當時臨近中秋,老闆指派我為一間報社寫個月餅專輯,第一間餐廳就是蓮香樓。臨出發前,老闆還千叮萬囑我不准問任何私人問題,特別是兄弟家事。
訪問當天天氣悶熱,我頂着下午三時的火辣陽光,走到人多車多的威靈頓街,路面狹窄,行人極多,邊走邊感到陣陣厭煩,想快點離開。到埗後只見遊客和街坊堆滿店面,我幾經辛苦才跟樓面叔叔交代身分及到訪來由,才被人領到二樓的餐廳進行採訪。
樓梯很舊,牆身滿載歷史。
第一次踏足蓮香樓,發現樓底偏矮、燈光炫白,牆上掛着的老舊字畫跟手寫的紅色餐牌成了有趣對比,吊扇克盡己任為大家帶來一點涼意,雖然已經是下午三時許,依然滿室食客人流不斷,老伙記在樓面廚房進進出出非常忙碌。
我被帶到大圓枱前坐下,老闆很快就出現進行訪談。言談間感到他為到酒樓的出品非常自豪,為到這個招牌背後的傳承有着強烈的使命感。工作就是要有一份忘我的熱情和投入,才能令每日平淡的工作中仍能保持閃亮。
訪問不到半小時就完成,我在等候攝影師為月餅拍照的同時,看見坐在圓桌對面的食客;一位快將七十的老先生,身上穿著一件寶藍色的薄外套,米白色的恤衫,鼻樑上架着老花鏡,一手拿着英文報紙,一手提起焗茶盅為自己倒茶,放在面前還有一籠冒著蒸氣的鵪鶉蛋燒賣。
我感到很奇怪,老先生為何不到更舒適的餐廳飲茶,而要揀選跟不認識的人共用一張大圓桌吃飯?我不明白為何一間老店會如此受歡迎,眼見食物不精緻,環境不光鮮,所到之處不論是地板還是枱面椅子,都散發着一種舊氣息,像蓋上一層薄薄的油,感覺就是油滋滋。
攝影工作完成,老闆人很好決定送我們離開,走到下層大堂時,我看着一堆迷你塑膠燈籠堆在桌面,一問之後才知道是豬籠餅。當時我年紀小,根本不知道豬籠餅長什麼樣子,老闆大笑着我要多帶幾個回家,一番推搪之後,我手中就抱着兩個豬籠餅糊里糊塗走了回家,心中感到絲絲暖意。
回到家中一嚐只感又苦又乾,內裏沒半點蓮蓉蛋黃,味道就只有月餅餅皮的乾澀味。爸爸看見了喜盈盈滿心懷念地說:「這東西的確不好吃,是造月餅時的副產品,但小時候有個豬籠餅已經開心到不得了。」
「有人買麼?」
「有,很多老人家會買給孫子。」
「味道這麼差那為什麼現在還要做?」
「因為懷念。」
果然,這間老店,她的成就,她散發出來的味道,就是一份舊情。感情這東西,像交友,不能靠金錢買賣,不能靠門面工夫,是要靠代代人默默傳承,種種經歷,用愛堆砌。跟蓮香樓內的吊扇一樣,雖然吊扇在轉,但空氣依然凝住,因為一份舊有的情懷老早就在這裏扎根,吹不走,換不掉。
撰文:孔曼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再見蓮香樓」】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