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三國歷史】陸遜唔係小鮮肉 夷陵之戰登場已經係大叔!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說起陸遜,大家或者會聯想起他粉嫩的後輩形象,但筆者壞心眼,偏要在本文拆穿這個「假象」。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陸遜的美少年形象從何而來?他起初加入東吳政權曾有什麼轉折?下文將會分解。

矚目登場

時值樊城之戰,關羽破于禁,斬龐德,圍曹仁,氣勢如日中天。此時,一封謙虛得近乎卑屈的書信端在關羽面前。發信者一邊自謙「書生疏遲」[1],一邊盛讚關羽威德,直教關羽放鬆戒備。呂蒙見時機已到,於是聯同發信者陸遜偷襲荊州,將關羽逼入絕路。呂蒙之所以能夠為東吳奪得荊州,不僅多得本身的謀略,陸遜的工心之策亦至關重要。話說吳軍突襲之前,呂蒙還在建業「養病」瞞過關羽,這個比呂蒙年輕五年的後輩前來「探病」,提議宜針對關羽「意驕志逸」的弱點,出其不意。呂蒙見此人的才華足以擔當重任,於是向孫權舉薦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自己。正史也好,演義也好,樊城之戰都是陸遜粉墨登場的一幕,時值219年,距離陸遜初次加入東吳陣營的203年,足足相隔了十六個年頭,相信見慣陸遜少年形象的朋友都會始料不及吧?

樊城之戰勢力分佈(網絡圖片)

陸氏的生還者

203年,孫權掌權第三個年頭,二十一歲的陸遜以江東大族陸氏代表身分,加入東吳政權,還迎娶孫策女兒,象徵孫氏與陸氏緊張的關係得以和解。事情要由孫策席捲江東的時候說起,一方面,當地豪強與士人看不起孫家門第低下,另一方面,又多得孫策強硬好殺的作風,令孫氏與江東豪族的關係傾向緊張[2]。陸康事件可謂箇中之表表者,據《三國志.孫討逆傳》載,當時還是袁術下屬的孫策,曾為袁術攻打廬江太守陸康,一報陸康拒絕向袁術供米之仇,二報陸康拒絕接見孫策之恨[3]。可以說,陸康此人也不簡單,面對猛將孫策含恨來襲,仍然守住廬江接近兩年。結果,城內陸氏宗族百餘人死者近半,陸遜慘遭孫策毒手之前,便跟着親戚返回吳郡,「綱紀門戶」。陸氏與孫氏有着不折不扣的血海深仇,陸遜加入孫吳陣營,其意義之重大,自不待言。

如果二三十歲還說得上少年的話,陸遜的「青春」便揮灑於地方民政和攻打山越身上。按《三國志.陸遜傳》,陸遜曾經出任海昌屯田都尉,適逢海昌縣連年旱災,陸遜開倉協助貧民,並監督當地農業發展,深得百姓信任。此外,跟不少吳將一樣,陸遜亦曾經平定山越內亂,擊敗吳郡、會稽、丹楊等地的賊帥。雖說對手不過是用來累積經驗值的弱卒,大抵不堪一擊,但以事論事,在夷陵之戰前,陸遜早已累積一定的戰鬥經驗,絕對不如他本人自謙,是個不習兵事的「一介書生」。

三國故事至少有兩個象徵世代交替的大戰役,赤壁之戰,英姿煥發的周瑜,擊敗身經百戰的曹操;夷陵之戰,自稱一介書生的陸遜,擊敗戎馬半生的劉備。兩者均由作為防守方,而且將領平均年輕較低的東吳勝出。「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展開能教人精神抖擻,難怪《三國演義》描寫夷陵之戰時,也刻意將陸遜塑造成初出茅廬的年青精英,「一書生」、「年幼無學」、「身長八尺,面如美玉」等語,都是原文對陸遜的形容。

承先啟後,以光榮遊戲為首的三國創作,大抵都把陸遜刻畫成「面如美玉」的美少年。《三國志11》有個設計,主要武將的頭像會隨年齡改變。經過歲月洗禮,昔日俊美不凡的諸葛亮、趙雲都要面展紋,口帶鬚,偏偏「老年版」陸遜卻仍然死守小鮮肉路線,頂多是面部輪廓深了一些,還是半條胡子都沒有。在《真.三國無雙》系列,陸遜更是「賣潮賣可愛」的佼佼者,露肚裝,緊身褲,在一群大叔叢中鶴立雞群。在這個基調下,《三國志大戰》那個偶爾出沒的中年陸遜,就令筆者頗為眼前一亮。考慮到三國時代嚴重欠缺美少年屬性,史籍有載的可人少年例如曹沖、滕胤[4],不是早死,就是不夠戲份,小說家與創作者硬要陸遜擔任美少年角色,恐怕也屬情有可原。只要大家了解,夷陵之戰時的陸遜其實只差一步便踏入中年,三十有九。而且,《三國志》也沒有關於陸遜外貌的片言隻語,沒錯,就算翻到爛掉也沒有[5]。

露臍裝陸遜,帶領潮流?(遊戲《真三國無雙》──角色簡介)
中年陸遜依舊眉清目秀。(電玩遊戲《三國志》)

無名大將的一把火

將外觀問題擺在一邊,東吳諸將,包括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孫桓等人,上至舊將,下至國戚,自恃老賣老,不聽陸遜指揮,倒是事實。說來又是的,山越賊這種教學關卡,有哪個東吳將領沒打過?陸遜年近四十,赤壁之戰、南郡之戰、濡須口之戰偏偏一場都沒打過,根本就是與大場面無緣無分的「小伙子」。單憑呂蒙推薦,孫權任命,固然仍不足以讓久經沙場的老將信服。

幸好呂蒙的眼光沒錯,陸遜真是一個「才堪負重,終可大任」的人。卻說劉備進軍至夷陵,連營數百里,更得到五谿蠻等諸夷協助,氣勢非凡。起初劉備派吳班等將挑戰吳軍,吳軍諸將欲出陣迎戰,然陸遜力排眾議,主張蜀軍銳氣正盛,位處險要,加上主動挑戰、恐防有詐,現在理應按兵不動,靜觀其變。正當諸將以為陸遜怕了劉備,各懷憤恨之際,蜀軍見計略失敗,便命令伏兵撤出山谷,證明陸遜主張準確無誤。如是者,蜀吳兩軍在夷陵對峙了七八個月,形勢有變,陸遜認為蜀軍已經無計可施,疲態盡顯,是反擊的好機會,於是以一把火將蜀軍殺過片甲不留,演出歷史有名的「火燒連營」。劉備登上馬鞍山(不是香港沙田那個)設軍防守,也抵不住吳軍圍攻,結果「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劉備要燃燒鎧甲斷後,退回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搶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無名將領陸遜的一把火,令劉備老貓燒鬚,大為羞憤,不禁悲嘆:「我竟然被陸遜侮辱,豈非天意!」說起來,陸遜整個人生,只是放過一次夷陵大火,但畢竟這幕實在太經典了,這把火就與創作中的陸遜如影隨形。例如《無雙》系列的陸遜就對放火有種心癮,被玩家戲稱為「放火狂魔」,這種動漫人設常見的誇張法,令陸遜的夷陵之火,有種莫名其妙的喜劇感。

注解

[1]整句是:「僕書生疏遲,忝所不堪。」見慣美少年陸遜在日本三國ACG以「僕」自稱(「僕」在日文是男性第一人稱,略帶自謙),沒想到歷史的陸遜也是以「僕」作為第一人稱吧?

[2]《三國志.吳夫人傳》注引《會稽典錄》:「(孫)策功曹魏騰,以迕意見譴,將殺之,士大夫憂恐,計無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謂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當優賢禮士,舍過錄功。魏功曹在公盡規,汝今日殺之,則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見禍之及,當先投此井中耳。』策大驚,遽釋騰。」

[3]《三國志.孫討逆傳》:「(孫)策昔曾詣(陸)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策常銜恨。」

撰文:KANA
前遊戲雜誌編輯,現職日語翻譯,著作《打爆真.三國歷史》現於港台各大書局及電子書店有售。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anasangoku/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東吳的「年少才俊」 陸遜(上)」​】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