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畫家Vivian Ho回港發展尋找身份認同 Cuson幫忙宣傳勁吸粉絲
嬌小玲瓏,聲音悅耳,頭髮染了幾重顏色的女生掠過我眼前,一個正在閱讀的書呆子就這樣跟一位藝術家進入一間餐廳,兩個人都慢熱、戰戰兢兢的,開始了一次隨意的訪談。
撰文:清君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Vivian Ho(何博欣)於簡介中介紹自己,會以反叛為形容詞。當問及她「反叛」這回事,她又覺得自己其實不是反叛,只是有點曳,不喜歡跟規矩。「我係一個好……呃……例如做問卷做mc,我唔會順住做,會跳嚟跳去做,你叫我排一、二、三、四……都唔鍾意囉。」說穿了,是不喜歡死板,不跟主流,是任性、是固執,這是金牛座的特點,就好像爸爸媽媽不想她做藝術,她偏要做。
這種任性的「反叛」是遺傳嗎?她也搞不清楚,只不過媽媽是個很創新很跳脫的人,大抵她腦內那些想法,都是來自古靈精怪的媽媽。「媽媽好細個已經好創新」,試過聽聞雞湯有助嬰兒抵抗力,她就雞湯混奶,給Vivian姐姐喝,結果?當然要去看醫生啦;Vivian小時候食奶好慢,那怎麼辦?「我媽剪大啲個奶嘴口,結果我咕嚕咕嚕就飲晒,最尾嘔返晒出嚟。」光聽她描述,已經覺得這個媽媽非一般,而更非一般的更在後頭!小孩子要學踩單車怎麼辦?何媽媽不是拆走輔助碌,而是撓起它,讓輔助碌依舊存在,但效果全無;學習游泳戴水袖,何媽媽不是將水袖完全充氣,而是充兩下,就用橡皮筋綁住。這種「無聲彷有聲」的學習方法,讓Vivian很快就學會踩單車和游泳,聽得人目瞪口呆,竟然有這樣創新又搞笑的媽媽。
講完家庭成長,不能不提的,當然是校園生活。慚愧的是資料搜集做得不足,原來Vivian回港後有攻讀MBA碩士課程,她直言去美國修讀大學如魚得水,「感覺好啱好開心」,但不知道是她在港修讀碩士課程的院校如此,還是所有院校都是這樣:家長式管治,很多規矩,而且不夠開放。出席率是其中一環,不要某些活動又要寫解釋信等等;反而在美國時的環境自由得多,可以直接去找教授,而且私底下亦師亦友,校園亦很細,總共四年在校學生不足三千人,關係相對比較緊密,容易小班教學。
美國校園開放程度在於,學校會支持同性戀、變性等小眾議題,「直程連廁所都係有分男女同第三性別,甚至會派埋Condom……超級Liberal。」反而香港似乎很多制肘,她回港時,除了上述家長式管治的院校生活,身邊的人亦不睇好:「香港地畫畫好難㗎,你不如返美國啦。」最初,她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初生之犢,現在居港久了,難免有點依附在現實那個框框裏。
「不過我都想為香港辯護返」,她指美國因為地大城市多,不同城市劃分成不同功能的區域,例如科技有科技圈,農業有農業圈……反而香港地方太小,不能夠期望有齊所有功能區域,在這個前提下,Vivian也不算是一無所知的回流的。
但從最開初,Vivian就是覺得香港很局促,是什麼驅使她回來呢?還不是一顆愛香港的心,一個身份認同──我是香港人。去完美國之後,她為自己作為香港人這回事感到很自豪,因為人在外地,一定會問「你邊度嚟㗎?」那一定是回答香港。慢慢就會發現,原來香港有很多美好事物,亦有很多文化輸出,而在一群外國人裏面這一個「華人」面孔,代表的就是香港。「我都會好想人鍾意香港,過咗四年之後就覺得,原來我好掛住香港,我有個好大嘅identity掛住喺心口:就係香港。」原來,真的有「國民身份認同」這回事。
現在Vivian已經成名,但最初她又如何在香港闖出自己一片天?「最初返嚟香港嗰時係零。」最初是零,因為她不是香港學府畢業,在香港藝術圈完全不認識人,連畫廊都唔識一間。她多番強調自己當時「天不怕地不怕」,對自己的東西非常有信心,而且野心較大,沒有人脈?不要緊,自己主動點,去多些event,例如開幕禮、展覽、聚會等等,但最緊要的,還是Cuson Lo。
她與Cuson有何關係?大抵一開始是神交吧。Vivian初中上網時找到一個網站,那網站是由Cuson和另一位人物Martin Lau創辦,不時發表一些畫作,但不是現在那一類漫畫,是一些彩繪、男性向、機械風,有點糅合日本、美漫風格的畫作,當時她非常喜歡,覺得「用咗好多skill同有嘢睇,嗰個網站係啲low tech嘢,一張畫,隔籬有個編號咁囉。」過了兩年,那個網站關閉了,取而代之的是Yahoo Blog的「咳神」,當時已經轉為畫漫畫了,Vivian亦再也沒有「追星」。
後來讀大學,開始有Facebook Page,「咦喂,呢條友紅咗喎」,她不禁失笑,於是膽粗粗地inbox咳神,咳神又非常願意見面,更聯同Martin Lau一起與她食晚飯;咳神當晚帶了兩本簽晒名的書送給她,食飯過後就直接問道:「其實你係咪想識人?」碰巧,原來咳神特意安排在這食晚飯有因由,就在茶餐廳後兩條街,一班Illustrator在畫廊搞Party,就這樣,咳神為Vivian開啟了一扇門,讓她開始踏入這行業。而Vivian甫開個人專頁,咳神便立即為其轉發,一晚飆升成千幾二千個like!
不過,做任何事都總不會一帆風順。問及Vivian有否經歷低谷期,或面對不好的批評,她笑言自己很少受人影響,更多的struggle來自內心。好多時候她覺得自己不曉得怎樣做一個藝術家,好多自我質疑──「點解我要搞咁多嘢?」──為什麼要選條這麼崎嶇複雜的路?而當中最大的掙扎,在於與畫廊之間合作有很多商業考量,而她自身又未必識幫他們計數,甚或乎不肯符合、配合他們的商業考量。
而這段時間裏面,對她最大的打擊,莫過於她原本替某本刊物每周畫一次專欄,在一次新年期間,編輯致電給她:「以後不用交稿啦」,當下她晴天霹靂,但她不開心的原因不為別的,而是「吓?我畀人炒咗啦?」這個反應確實滿有趣,也反映出Vivian思想有多與別不同。她的憂慮大多在工作上,例如半年沒有工作,她就會認為自己吊吊揈,到底在幹嘛呢?覺得自己價值很低。與最原先印象相反,原來Vivian並不是一個主動的人,她是一個佛系等job到的artist。多數都是與畫廊合作,其他人見到她的作品,就找到她了。
那麼,她的作品又或曾經舉辦的展覽都關香港文化事,尤其流行曲和電影,她又偏好什麼?
歌。流行曲一直陪着她長大,她最愛聽陳奕迅,亦有一直用網頁版去收聽電台,知道有什麼新歌,不過總是覺得舊歌更好聽。不過她最厲害,叫人驚歎的是可以一心多用。「我非常一心多用㗎!」她看似非常自豪,「我睇電視都一定要有部laptop喺度,再喺手機度打機咁」,她解釋畫畫不像我寫作,她多數是手做,腦在想東西,但很多時候構思的比例只佔成個項目的2%,其餘屬於執行。
雖然有人幫助,但總要靠自己努力方能成功。她又是如何累積人氣、擁躉及客戶呢?問她是否靠口碑,她打趣的道:「我冇乜口碑㗎喎,唯一口碑就係啲人覺得我工作上好難work with。」真的嗎?與她談天說地,都不覺得是一個難相處的人,莫非是完美主義作祟,以至工作上很多挑剔?
不過,Vivian說最重要的其實是見面。她跟朋友經常會開Party、聚會,去「私竇」,私到凌晨翌日六、七點,須知道香港最難搵的是空間,難得他們能夠常常聚頭,聯繫友誼,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關係啊!至於客戶方面,如上所述都是佛系的,通常都是講緣分,有時候有事做就有事做,反正沒有經理人,所有事自己打理,現在她少玩社交媒體都是因為工作太忙之故呢!
問到她有沒有說話想跟同業或將來有機會投身藝術行業的朋友講,她則沒有太大感言。只是想講現在做art的空間比以前大了好多,而且好多後生都後生可畏,已經有了自己一片天。「過來人經驗只可以話,唔好咁容易氣餒,側邊啲人同你講幾句嘢不費工夫,幾秒時間就足以影響你好耐。」做人最重要堅定,Vivian自覺都經常被人動搖得太多,需要我行我素一點,現在她學會了「畀啲時間我!」、「等等先!」因為A又說東,B又說西,沒有人可以全盤接受任何人意見,那樣就會失去真我。「我支持你其實唔代表啲咩」。
從這短短的訪談裏,我都嘗試發掘Vivian不為人知的一面,而我本身沒什麼藝術修養,講不出什麼大道理,只是想將Vivian的一些面向還原,讓大家能見文如見人。這女生活潑精靈又好動,在她筆下畫出許多佳作,同時,她亦畫出自我。其實,做人最緊要夠真,最緊要做到自己。但願大家都能活出真我。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九十後叛逆藝術家?Vivian Ho 畫.自.我」】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