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連登仔讚八萬五係德政 網民駁當年實施勢推倒經濟

撰文:卓柏安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諮詢已於上月底展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項的建議,巿民可就有關建議提出意見。前特首董建華任內曾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冀每年供應不少於8.5萬個住宅單位,以應付當時香港的住屋需求。惟遇上金融風暴樓價大跌,「八萬五」最後在董建華「不提及等同不存在」下無疾而終。
時至20年後的今天,有網民認為「根本八萬五就係德政」,因為房屋從來都是必需品,不應用來炒賣。但亦有人反駁當年實施八萬五會推倒香港經濟,結果人人有屋住但經濟一蹶不振,就如「手術成功,但病人死亡」。

前特首董建華於2005年因為腳痛而下台,不過他於上台初期提出的八萬五政策於20年後卻有人讚賞是德政。(資料圖片)

連登討論區日前有網民以「其實八萬五有咩錯?」為題發文,他指如果每年都有8.5萬個單位供應,的確可以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批評部份人士將住宅當成投資產品炒賣,「炒到負資產就呱呱嘈」,「簡直就係輸打贏要」。樓主又大讚當年的八萬五政策根本是德政,因為「房屋從來都係必需品,唔應該用嚟炒」。

+6

有人回應樓主帖文,指20年前的香港與今日的香港在人口方面難以比較,而且正常社會應該使人有能力自置私樓。樓主認為,政府有調節樓市的角色,使平民都買得起私樓,反駁他「你估政府咩都唔做所謂既『應該』,都會自然發生咩?」。

有網民認同樓主意見,指不少人「渣(揸)住套石頭成日想升值」,使社會變得畸形,類似想法只能在華人社會遇到。另外亦有人提到,在1998至2003年期間香港步入熊市,不少人要求政府為樓市負責,但步入牛市之後,樓價升幅高於人工,未有置業的人士卻被指「你無資產你死你事,係你唔肯24*7咁做、唔買騰訊、父母無能」,認為「嗰種輸打贏要嘅投資態度令人嘆為觀止」。

樓價持續高企,有網民認為當年的八萬五政策可以解決問題。(資料圖片)
不過亦有人反駁樓主,指房地產是香港一大產業之一,八萬五會影響經濟。(連登討論區截圖)

有網民反駁,指房地產和金融業是香港兩大支柱,八萬五會使香港「人人有屋住,不過無飯食」,又有人指如果香港所有人都能夠置業,會影響經濟,就如手術成功但病人死亡。

面對反對八萬五的聲音,有網民指出以樓市支撐的經濟體系不能夠長遠發展,質疑他們太短視,更指人人有屋住亦不代表經濟會變差,否則新加坡不可能有今日的發展。但有人認為相關說法與是否短視無關,坦言自己清楚發展其他行業比投資投機更好,「不過呢度係香港,玩法係咁就係咁,現實少少唔該」。

(連登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