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9區白紋伊蚊指數超警戒水平 去玩被叮不適要小心
暑假將至,家長帶小孩外出玩耍時要小心蚊患。食環署公布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發現5月份指數急升,當中將軍澳、九龍灣、上水、粉嶺、黃大仙、等9區達警戒水平,當局提醒市民嚴防因而感染登革熱及寨卡病毒。
食環署日前公布,5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4月份的1%升至10.2%,反映白紋伊蚊在社區短時間內大量繁殖。
在52個監察地區中,9個地區指數達到或高於20%的警戒水平,當中包括將軍澳北(32.8%)、九龍灣(29.8%)、上水(29.3%)、粉嶺(25.9%)、黃大仙中(23.4%)、深水灣及淺水灣(22.6%)、將軍澳南(21.3%)、樂富西(21.3%)及藍田(20.4%)。
當局指十分關注蚊患情況,已在有關地區啟動滅蚊應變機制,除恆常防蚊及滅蚊措施外,署方已加強清除區內公眾地方內的潛在蚊子滋生地,及時處理區內蚊患相關投訴,並因應情況採取檢控行動。
食環署指去年香港錄得1宗本地登革熱確診個案、5宗本地日本腦炎個案及1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不少市民已計劃好在暑假期間外遊,署方提醒鄰近地區登革熱的活躍程度仍處於高水平,加上時值夏季多雨有利蚊子迅速滋生,籲市民小心。
當局又建議市民應採取防蚊措施,包括穿着淺色的長袖衫及長褲;外出時在身體外露部分塗上驅蚊劑;以及在沒有空氣調節的室內地方,要使用隔蚊簾或蚊帳。署方重申,市民如感不適,例如發燒、嚴重頭痛、肌肉及關節痛,應盡快求診,並把旅遊情況告知醫生。
據當局資料,登革熱病徵包括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嘔心、嘔吐、淋巴結腫脹以及出疹等,部分人感染後或沒有明顯病徵,有些人則只會有發熱等輕微病徵,例如兒童發病時或會出現一般性的發熱症狀及出疹,潛伏期為3至14天,通常為4至7天,目前沒有針對登革熱的治療,患者一般都會自行痊癒。
至於寨卡病毒感染者較少出現病徵,如有病徵,病人通常會出現皮疹、發燒、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累,這些症狀一般輕微及持續數天;惟此病毒對孕婦影響較大,或致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症令嬰兒等先天腦部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