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奇怪的香港大學Tech Landmark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它的強項是傳統的專業科目,例如建築、醫學、工程,以及人文學科。香港大部分政治人才和政務官都是港大畢業的,當中不少正是修讀人文學科,但是回歸以後,港大對人文學科似乎完全放棄,把原先的強項變成弱項,而香港大學也變成了一所位於堅尼地城附近的堅離地大學。

從前的港大校長如黃麗松先生、王賡武先生,都是有着一種中西文化交流的人文本位的大學者,現在的校長張翔教授是一位科學家,看似和港大的人文精神格格不入。不過,張教授修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那是一所不迷信功利主義的公立大學,也是目前美國最有人文精神的大學之一。

柏克萊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學科,例如,它是世界最重要的佛學研究重鎮,是英語世界裏從事佛學研究最強的中心。香港大學同樣有一個佛學研究中心,也是十分重要和具影響力的,進行很多佛學應用研究。然而,佛學本身在港大裏面可說是邊緣學科,從來沒有像在柏克萊那樣獲得適當的重視。它是一個自資課程,只有退休及有財力的人士才能去修讀,普通學生是要繳交全資學費的。其實,香港大學作為公立大學,為什麼出現全資收費?這是十分奇怪的事情。為什麼佛學課程又會變成一個有錢人才可以讀的學科?港大的邏輯是什麼呢?

港大科創地標(Tech Landmark)動土儀式。(香港大學)

日前,特首出席一個叫Tech Landmark的港大項目的動土儀式。這個項目同樣很奇怪。Tech Landmark是什麼呢?它建於港大本部校園,是規模很大的硬件。港大要發展科研,為什麼不和數碼港商談,把數碼港變成港大的一個科研發展中心?何必另外花一些錢興建一些硬件而裏面的佈局讓人看不到具體目標?它如何能夠提升香港的創科能力呢?

香港最大的問題就是有很多這種大型項目,空談什麼大數據、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但全部都不落地。Tech Landmark也一樣,名不正則言不順。Tech為什麼會變成Landmark呢?它憑什麼本事會變成一個Landmark呢?它獲得8億元贊助,政府又配對8億,即是16億,再加上其他資助,就可能是一個約50億的硬件投資。這樣一個投資在發展科技來說,能夠做出些什麼呢?

在創科方面,國家已經形成一個非常有系統的佈局。例如,清華大學有數學家丘成桐坐陣,由數學帶動整個創科發展。其實香港本來有數學優勢,丘成桐便畢業於中大且曾出任該校講座教授。但是,數學也許太低調了,不需要起太多硬件,大家都不喜歡做。數學是所有創科之本,可是如果中大和港大都不好好去發展數學,只做一些好大喜功的大型硬件工程,又有什麼用?

為什麼香港政府不把數碼港交給港大去經營呢?現在數碼港冷冷清清,談不上有多少創科。Tech Landmark還規劃了一個Fintech學院,Fintech應該在中環落地和金融結合,但是現在哪裏有什麼Fintech呢?

說到底,大家上網看一看,查一查,這個Tech Landmark過於空虛,沒有具體目標。但是,特首演講時卻說相信Tech Landmark 一定能夠做到什麼。為什麼一定能夠做到呢?香港有足夠的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去支援這個Tech Landmark嗎?香港教育資源都放在學士生身上,讀碩士和博士的人數非常少,然而一個教授需要大量的碩士生博士生支援,才能做到一些實質的創科研究。這個邏輯香港官員是不明白的,他們只相信辦一些活動,建造一些硬件,事情便會做好。由此觀之,Tech Landmark很可能會成為學術大白象。

香港需要怎樣的創科平台?政府官員應該先做一個研究,看看別人怎麼做,我相信創科局長孫東教授有這個能力。歐洲有一個ETH(European Technology Hub),是經過很多年累積發展出來的應用創新研究平台;麻省理工的MIT Media Lab與及其他工程部門更出名。

我相信這一方面張翔教授也很清楚。張教授曾在柏克萊大學教學,也一定知道研究是經過長年累積的,不可以急功近利。那麼,他應該老老實實和政府說,要使這個Tech Landmark真正發揮效用,需要幾多少PhD人才。香港政府必須調節,例如,現在中學生人數下降,是不是應該收縮學士學位數目?節省被浪費的資源,集中力量發展研究生的量和質,才能夠真正把科研建立起來。

作為過來人,張翔教授應該公開向市民解釋這個情況,並且大膽批評目前的畸型大專教育政策。香港已經到了一個不能夠客氣的時候了,若果大家繼續客客氣氣說一些門面話,香港真的就沒有能力做好創科了。數一數香港請了多少名教授,但他們來港之後,根本沒有足夠的研究生支援去進行真正有效的研究;年輕的本地人也根本沒有什麼發展的機會,因為機會都給了外來的名學者。許多香港年輕科學家和創科人才都去了海外,三藩市矽谷便不乏香港人的身影。Tech Landmark能夠吸引這些人才來嗎?這需要政策支持。但是單看建築外形像辦公室一樣,已經不能讓人樂觀了。

港大將於5至6年內增設「Tech Landmark」綜合大樓。(港大年報《The Review 2019》)

創科必須要有企業的支持, Tech Landmark背後又有什麼企業支持呢?它的應用目標是什麼呢?它在應用層面上面如何實踐呢?它可以服務什麼政府部門或是負責什麼呢?港大發出來的新聞稿非常薄弱,缺乏具體內容。例如,1.5億元能夠做什麼大數據研究呢?是哪一方面的大數據呢?是不是協助運輸署處理香港的交通運輸數據?這一方面仍然是一個謎。

在創科方面,港大目前似乎沒有什麼真正的能力,不像中大和科大那樣有真正的團隊,出名的DJI創辦人便是科大畢業的研究生。港大最強是傳統應用學科,那又為什麼不好好發展傳統學科,利用科技去提升建築、規劃、設計的應用能力呢?這恐怕個就涉及了權力問題。

談起權力遊戲,很多人會想到電視劇《白色巨塔》,但是我相信《香港象牙塔》也會十分精彩。學術界的權力遊戲不會比《白色巨塔》差,以前我們說起香港的象牙塔,是形容鑽牛角尖,但是香港現在的象牙塔已不是真的是象牙了,不知道是玻璃塔還是什麼塔?總而言之,不能夠讓Tech Landmark成為又一個好大喜功的學術大白象工程。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