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統計數字看收入不均、住所狹窄與人口老化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政府統計處於去年展開2021年人口普查,今年2月當局先行發布部分簡要結果,近日又陸續公開更多相關資料。儘管過去一年數據難免受到社會運動餘波、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局勢變化等特殊因素影響,但是透過對比2011年上次人口普查與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的對應資料,相信仍能窺見本地近十年間人口變化情況和揭示一些潛藏在背後的社會深層次問題。

先看全港整體人口概況,15歲以下組別於2011年佔11.65%,2016年降至11.32%,到2021進一步減為10.90%;反觀65歲或以上組別佔比則由2011年的13.31%升為2016年的15.85%,再增至2021年的19.58%。上述數字毫無疑問說明近年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正在快速惡化,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組青年與老年人口比例的基數尚未排除外藉家庭傭工。我們若將這點因素同時計算在內的話,2016年的數字會轉為11.84%與16.57%,2021年的數字則變成11.39%與20.46%,可見本地人口老化情況實際更加嚴重。

接着再深入審視去年452個區議會選區的詳細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某些因素會影響當區的青年人口比例。譬如在青年人口比例較高的一半選區,它們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平均約為37,395元,而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平均約為45,828元,但這兩個數字在青年人口比例較低的另一半選區分別則為27,142元和34,528元,雙方差距竟然超出1萬元以上,算是從統計數字上證明了坊間那句「窮人唔好生仔」的戲言已經變成現實。特區政府如果仍然無法改善社會收入分配不均,相信它將繼續成為加劇本港人口年齡失衡的催化劑。

居住環境影響生育意願

另外,早前社會熱議過的居住面積議題,似乎都跟各選區的人口老化程度存在關連。在青年人口比例較高的一半區議會選區裏,其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平均約為45.72平方米(492.13呎),而在青年人口比例較低的另一半選區這個數字僅得41.65平方米(448.32呎)。若將選區進一步按照相同標準劃分為四級,那麼它們的平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依次則為47.04平方米(506.33呎)、44.40平方米(477.92呎)、42.36平方米(455.08呎)、40.95平方米(400.78呎),剛好都是「拾級而下」。由此觀之,難保日後香港不會出現另一句「住得細唔好生仔」的話......

本地人口老化情況日益嚴重。(資料圖片)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7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7月25日)《從統計數字看收入不均、住所狹窄與人口老化》。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