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港蕭條 公務員憑什麼逆市加薪?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公務員每年享有兩次「加薪」機會:第一次,按公務員所屬職級的薪級表加薪(俗稱「跳Point」),直至頂薪為止;第二次,根據私人市場低、中、高級別僱員的薪酬趨勢調查,扣除各級公務員當年總遞增薪額(即第一次加薪金額),再調整公務員薪酬。上周三(5月18日),公務及司法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諮詢委員會聯轄下薪酬研究調查組向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提交薪酬趨勢調查報告,經過計算,低、中、高層公務員分別可以獲得2.04%、4.55%、7.26%的薪酬加幅。
香港剛剛經過歷時四個多月、社交限制最為嚴格、感染和死亡人數最高的第五波疫情,儘管政府逐漸放寬防疫、社會也慢慢恢復正常運作,但經濟明顯尚未復原。今年首季生產總值按年跌4%,2至4月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達到5.4%和3.8%——前者創下過去10個月來新高,合共有20.6萬人成為「失業大軍」,後者則有多達14萬人陷於「就業不足」,在非自願情況下每周工作少於35個小時。在此之下,公務員何來顏面逆市加薪?
翻查資料,除去過去兩年香港經濟深受疫情重創政府決定「凍薪」外,先前九年公務員可謂「年年加人工」。事實上,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早已為人詬病多時。首先,薪酬趨勢調查報告的客觀性存疑。其次,調薪機制依賴私人市場,並與之產生相互效應。再者,市場迷信「滴漏效應」——以為把財富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就自然會有少部份財富流向多數窮人——因此長期形成「肥上瘦下」分配結構。
可是,「滴漏效應」的分配模式早已站不住腳,各地實證反映當富者愈富時,貧者愈貧……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8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5月23日)《不問政績肥上瘦下——公務員調薪機制還不改變嗎?》。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