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飛令」取消 旅遊業起飛先靠內地抑或面向國際?
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28日)討論香港旅遊發展局2022-2023年度的工作計劃。該局表示為了回應新冠疫情對本港旅遊業造成的沉重打擊,故此「調整了策略及工作方向,冀在疫情的挑戰中促進本地旅遊及消費……亦維持香港在內地及海外市場的曝光,吸引旅客把香港列為疫情後的首選目的地。」
旅發局來年工作計劃裏最令人困惑的部份,恐怕要數它展望2022年「預期客源」的一段。局方指出與內地免檢疫「通關」安排尚在有序推行,所以推斷「當休閒旅遊開始恢復時,預計客源主要來自鄰近的粵港澳大灣區,大部份會是重遊香港,尋找嶄新的旅遊及消費體驗。」然而年初以來最新一波疫情導致「通關」商討幾乎毫無進展,加上日前港府決定4月1日起取消多國「禁飛令」及減低海外返港人士酒店隔離時間,此等措施令得坊間愈來愈多聲音認為港府實際會先放寬國際遊客訪港,與旅發局來年工作計劃優先重視中國內地旅客的取態有明顯差距。
另一方面,社會各方自然沒人否定香港旅遊業需要依賴大灣區與整個國家後盾,可是旅發局的相關工作計劃看來更多仍是重覆本地既有政策安排,頂多套用了前年底內地部門公布《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等口號來加以包裝而已。尤其工作計劃裏頭所謂「深化與大灣區合作,推展『一程多站』」先後向大灣區城市、內地其他旅客及國際市場推展的三階段時間表,箇中內容更可謂是空洞無物,欠缺針對各個地區的宣傳策略與具體項目,完全看不出一個業界代表組織為其未來發展前景作出謀劃的樣子。
今年旅發局在工作計劃雖然引用《大灣區文旅發展規劃》和《「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等內地文件,無奈正如其他領域範疇一樣,港方負責人員往往只看到當中直接牽涉香港的片段,並且將國家規劃的總體理念當成口號處理。這些文件後續明明還制訂了詳盡的發展目標與配套措施,像《大灣區文旅發展規劃》甚至能具體列出包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啟德體育園在內的項目,《「十四五」旅遊規劃》亦有同時處理旅遊治理體系、信息監管、人才培訓及開放入境次序等問題,比照之下旅發局的計劃實在相形見絀。當局假若真的有意加強融入國家及大灣區,日後參考內地規劃之時絕不能再止步於此,而是應該深入學習對方規劃做法才是。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3月28日)《「禁飛令」取消 旅遊業起飛先靠內地抑或面向國際?》。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