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越搶社會越慌張 調整心態放正能 打好抗疫「情緒戰」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至今(3月5日)累計新增39萬宗確診病例。全民強檢的具體方案仍未出爐,如何實施「封城」或「禁足」等限制措施亦是眾說紛紜——行政長官固然有所說法,但各路專家同樣各有見解,加上政府中人不斷對外放風,在零零散散的資訊轟炸當中,本就人心惶惶的普羅大眾更加無所適從,不少人以為可以透過囤積物資以防萬一,卻令社會越搶越慌張。為免迷失在恐慌和焦慮的惡性循環之中,我們更需學會正確認識情緒的產生和疏導的方式,才能調整心態、共渡難關。

但單純以「購物」來應對不確定性所引發的焦慮和無助感,獲得的「控制感」亦會轉瞬即逝。(梁鵬威攝)

通過「搶購」尋找情緒出口

自從上月頻密驗出跨境貨車司機確診新冠病毒肺炎之後,內地供港的蔬菜和鮮肉一度不穩,社會持續出現不同規模的「搶購潮」。至近日,上水及荃灣屠房爆疫關閉,鮮肉加價翻倍飆漲,加上特區政府計劃在本月進行全民強制檢測,幾經擾攘後表明強檢期間不排除實施有限度的封城或禁足,「搶購潮」更是持續不斷,不少市民爭相搶購冷藏食品、茶米油鹽、消毒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囤放家中。儘管當局和供應商一再呼籲存貨穩定,但與此同時,很多食肆和商店紛紛暫停營業或縮短營業時間,市民更加搶個不停。

香港臨床心理學家梁重皿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搶購潮」是基於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感」而產生的「恐慌性購買」,目的在於尋求一種「控制感」。

2020年2月以來,香港先後經歷四波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時候每天新增病例也不超過200宗,死亡人數亦長時間維持在200人以下。不過,就在香港已經保持「本地清零」好幾個月,與內地實現雙向免檢疫的「通關」磋商也已進入最後階段,卻迎來超乎所有人想像的第五波疫情——限制措施不斷升級、社交距離不斷收緊,但確診人數卻節節上升,截至今日(3月5日)早上累計新增超過35萬宗病例,至少奪走1155人性命,而特區政府似乎也束手無策,對抗疫路線左搖右擺,不時令人質疑朝令夕改、資訊混亂。

凡此種種,都令市民感到極不適應,甚至產生焦慮。因為人們生活依賴習慣,而習慣又意味著風險是可知的、預期是可控的;當發生了一些不熟悉、不習慣、不確定的生活經歷,就會挑戰人們的習慣認知和合理預期,繼而對未來的不可知、不可控產生焦慮情緒。當越不適應、越是焦慮,就越會自發尋求一種能夠穩定心理的「控制感」,而「購物」恰恰能帶來這種「控制感」,只要花錢就能令自己感到可以掌控事情的發展。

市民更需要懂得守望相助、積極面對這場疫情,而不是恐慌性的囤積食物回家,築起圍牆,自顧自的成為「孤島」。(張浩維攝)

找到正確梳理情緒的方法

梁重皿補充,除了「控制感」,另一種心理需求「關聯感」——個體對於他人情感關聯的程度,同樣影響市民情緒,甚至導致社會集體焦慮。她解釋,個體本身就會激發行為動機去滿足與生俱來的「關聯感」,而在「搶購潮」之下,當人們看到別人都在搶購但自己卻兩手空空,就會擔心自己正在錯過某些能提高與他人情感關聯的事情,而為填補「關聯感」,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參與搶購行為,相互影響之下反倒令焦慮無限蔓延。

不過,梁重皿強調,單純以「購物」來應對不確定性所引發的焦慮和無助感,並不是一種正面、可持續梳理情緒的方法,因為購物而獲得「控制感」轉瞬即逝。

「面對疫情,我們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的限制和不可控的事情身上,而越是關注這些,就會越焦慮。」梁重皿建議,比起將焦點放「不可控」的事情上,市民其實可以通過樹立短期目標、維持規律作息、進行適量運動等方法,從自身獲取所需的控制感,「若是長時間不出家門,很容易日夜顛倒,產生混亂的感覺,而維持規律的作息,能夠幫助人們更好掌控自己的生活,知道會做什麼,接下來要做什麼。」

除此之外,梁重皿亦建議市民透過畫畫、聽歌、靜觀等方法,紓緩焦慮情緒。

網絡平台上充斥著大量真假難辨的「新聞」和「流言」,媒體無疑要著重消息的真確性,以免引起公眾恐慌,但這並不等同「報喜不報憂」。(路透社)

面對逆境社會更需守望相助

「當接收太多的疫情資訊,或者發現自己愈看愈焦慮,那就需要『停一停』。」梁重皿提醒。無可否認,資訊傳播對社會情緒影響深遠,作為發布一方的新聞媒體,無疑更需注重報道的真確性,以免未經證實的傳言引起公眾恐慌;而在客觀報道疫情進展的同時,同樣需要注重表達方式和傳播技巧,千萬不要因被情緒指揮腦袋而藉報道散播負能,更加不能為追求點擊率而誇大其詞、嘩眾取寵,否則社會只會惶惶不可終日。

至於必須負起抗疫主體責任的特區政府,就更必要做好資訊傳播的工作,只有為公眾提供肯定的說法、明確的理據、清晰的指引,才能令市民對風險感到可知、對預期感到可控,自然就能排解焦慮情緒。當然,當局做好資訊傳播的前提,是自己能夠切實釐清抗疫思路、別再猶豫不決舉棋不定,正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3月3日)在北京以視頻會議方式主持召開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第七次協調會時所指,特區政府負責官員要勇於擔當、勇挑重擔、發揮好組織領導作用,以投身抗疫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就職誓言。

與此同時,市民亦要懂得守望相助,而非在不知不覺當中散播負能量,例如瘋狂搶購、囤積物資,變相自顧自地築起「圍牆」,最終反而會令人人變成「孤島」。梁重皿提到,特別是當一些基層、弱勢市民苦於「恐慌性購買」所引發的貨物短缺和價格上漲,只會變得更加恐慌和更為無助,所以市民購買物資時應合理衡量自家所需份量,「當每個人都少『搶』一些,有需要的人就更有可能買得到。」

最後,梁重皿說:「主動關心朋友和家人,幾句信息、一個電話,就已經是我們在疫情之中,力所能及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