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香港疫情失控亂象叢生 更加證明「動態清零」的必要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感染人數在近期直線上升,過去一周平均每天新增過千人確診,但由於公營醫療系統超出負荷,目前至少有1.2萬名初確者滯留社區仍未送院。多間醫院不得不在靠近急症室的露天空地擺放帳幕作臨時病房,有視察過的官員形容情況如「第三世界」,情況實在令人心酸。

2月15日深夜,市民在隔離區的帳篷裏等候,家長伏在椅柄上休息。(李澤彤攝)

習近平: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

隨著檢測容量和數量的提升,相信確診人數將會持續攀升。短期內陡然上升的感染曲線給香港醫療體系和港府管治能力帶來巨大壓力,僅靠香港自身已經無法有效應對疫情,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罕有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而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特區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

此前不久,在國務院港澳辦牽頭之下,香港和廣東防疫部門已在深圳會談抗疫部署,隨後林鄭月娥指派5名港府官員與內地對接組成專責小組共同應對香港疫情。

失控的疫情無疑對社會的正常運轉造成了一定程度影響,有很多公司採取「居家辦公」安排,受跨境貨車司機染疫影響內地供港食物數量不穩,生活物資價格迅速攀升。有不少人前往內地緊鄰的深圳或珠海避疫,內地近期也爆出多起由香港傳入的輸入病例。

另外,有不少希望港府能更嚴格防疫的建制派人士、家庭或個人,也對政府效率提出質疑,有些因為病情發展而無法住院的病人更是態度激動,使得認受性本來就不高的港府雪上加霜。與此同時,由於香港即將踏入新一屆特首選舉的關鍵時期,有人甚至擔心疫情將對香港這場至關重要的政治議程帶來某些意料之外的變動。

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罕有就香港疫情作出指示,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新華社)

「不中不西」防疫心態促使疫情大爆發

為什麼香港疫情會猛烈爆發,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Omicron的超強傳播能力,農曆新年期間頻繁的家庭聚會,港府在初期的反應不夠及時且管控措施不足等等。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無論在港府還在香港社會層面,都有很多人認為,香港應該放棄之前堅持的「動態清零」措施,向西方的「與病毒共存」學習,理由是「動態清零」影響香港經濟運轉與對外經濟交流,特別是與一直「與病毒共存」的西方國家的交流,成本太高。

不少分析指出,這種「不中不西」的防疫心態與搖擺態度,才是香港疫情大爆發的最根本原因。而這波疫情危機,正正給這種消極防疫態度以當頭一擊,讓市民切身感受「與病毒共存」的荒謬。

對中國來說,至少在現階段,在仍然沒有找到特效藥,而且疫苗應對效果又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最可行的辦法仍然是維持「動態清零」。(資料圖片)

香港疫情失控更加證明「動態清零」的必要

與此同時,這波在香港發生的疫情危機也給內地提了個醒:以香港的醫療資源和基礎設施能力,在Omicron大面積爆發時尚且會造成如此嚴重的衝擊性後果,導致醫療資源被擠兑、生活物資供應出現困難,給重大社會政治議程帶來不確定性,而且還出現了一定比例的死亡和危重人數,如果類似情況在內地發生,以內地人均相對更少的醫療資源條件,會產生怎樣的後果不難得知。

之前,內地在疫情防控上一直採取最嚴格的「動態清零」方式,有效防止了疫情傳播,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病毒圍攻下一個最大的安全島。雖然經濟因此而造成一些損失,但是就防控造成的損失與疫情失控造成的損失相比,前者的成本相對較小,關鍵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對比一下就知道,美歐和印度都因疫情失控造成了嚴重損失,死傷無數,僅僅是美國一個國家就因疫情死亡了近百萬人,以中國的人口基數和醫療資源,如果疫情失控會怎樣不難得知。

所以,對中國來說,至少在現階段,在仍然沒有找到特效藥,而且疫苗應對效果又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最可行的辦法仍然是維持「動態清零」,絕不能像香港那樣在防疫路線上搖擺,更不能輕易採取西方「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方式。

香港作為一個近在內地身邊的樣本城市,因為自己的選擇與此前防疫失策,已經被Omicron攻破,它或許可以作為一個觀察對象,供以後逐步放開防控的樣本觀摩和研究,但是就內地來說,現階段仍然要繼續堅持採取 「動態清零」,這仍然是相對成本最小的防疫方式。

當然,在維持「動態清零」的過程中,內地政府與有關防疫部門要儘量做到精準防控,不能濫搞「一刀切」,或是採取一些不合理、不人性的過激防疫措施,影響到正常社會運轉,應該根據疫情發展和具體情況,放寬某些防疫標準。當下人們對「動態清零」有意見,主要是對那些層層加碼的極端防疫措施有意見,而不是不滿「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