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似足「大台理論」,疫情電影如同高官,何時才能「貼地」?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Netflix近日上架的台灣電影《瀑布》講述單親母親與反叛期的女兒在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生活,母親的健康及情緒狀況堪憂,家庭關係如同「困獸鬥」。可惜,疫情只不過是電影噱頭,劇本薄弱欠說服力,一場世紀疫症更像是為兩位女主角戴上口罩表演的藉口。
近年全球各地的新聞報道不乏剖析家庭因居家隔離而產生矛盾的個案,家庭暴力和離婚案例趨增。《瀑布》的編導卻沒有深入地寫居家隔離如何讓親人之間產生齟齬,只是倉促地將母親患上思覺失調的壓迫感像計時炸彈一樣投放到觀眾面前,並且誇張駭人地演繹出來。
疫情中的民眾有萬千個故事,《瀑布》卻用陳舊濫情方式塑造這段母女關係。導演鍾孟宏只是用力製造戲劇性橋段,主觀臆斷怎樣會「有戲味」,卻未深刻地去認識生活和人物,也未能豐富地展示人的多面性。
《瀑布》對人情冷暖的刻板印象,有如陳舊的倫理片套路,片面地展露守望相助的庶民情誼,其實只是一種離地的「媚俗」想像。劇本與影像不會撒謊,將庶民生活搬上銀幕不一定「貼地」。當鏡頭一邊放大母親的病態,一邊施以言不由衷的憐憫,卻迎來業界一片叫好,這種震撼遠遠超過一部電影的好壞,一個導演的優劣。台灣電影工業近年不遺餘力地力捧鍾孟宏的作品,而他的表現又實在不能讓人信服。近年台灣電影中,無論是《孤味》、《消失的情人節》或《當男人戀愛時》,我們只看到一個又一個災難級的女性故事被扭曲、被喝采。這才是一種恐怖的病。
詳細分析請閱讀第303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2月7日)《《瀑布》:不堪細想的媚俗故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