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風高浪急 香港金融業發展仍然樂觀?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金融服務業毫無疑問是當下香港經濟最大的支柱,即使過去幾年歷經中美貿易戰及疫情等全球性不可控的危機,香港金融業仍然表現不俗。2020年疫情肆虐下,金融服務業的增加價值錄得5,980億港元,佔香港整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3.3%,同比增加2.9%,是該年唯一有增長的四大支柱行業。不過,本港金融業雖然在疫情中仍能保持增長的韌性,同時也受惠於作為中國對外開放大門戶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近年來國內以至國際環境的變化,卻為行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不少挑戰。

以過去十年計,金融服務業的平均年增長達7.7%,遠高於香港平均GDP增長的4%。(梁鵬威攝)

今年初,在各種利好因素之下,香港金融市場迎來了「開門紅」,股票市場表現尤佳。2月,恒生指數曾經升至31,183點的高位,創下自貿易戰爆發以來的高位;去年才剛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數亦自新年起大升31.3%,創下11,001點的歷史高位。

不過,自3月起,港股卻拾級而下,恒生指數自今年初至近日最低位下跌7,000多點,恒生科技指數更自2月高位接近腰斬,使得香港成為全球主要金融市場中表現最差之一。

港股低迷,主要受外圍因素影響。一方面,美國通脹近幾個月屢屢刷新近年紀錄,11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數據已達6.8%,是自1982年以來最高水平。市場開始預期高通脹將會迫使美國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甚至提早進入加息周期,資本市場自然收縮。另一方面,內地今年強化各種監管措施,包括打擊平台經濟壟斷行為、平抑樓市炒風等,也對中港金融市場的投資帶來頗大的負面影響。而且,中美角力白熱化下,美國頻頻利用經濟手段制裁中資企業,包括進出口禁令以至投資禁令,國際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投資在港上市中資企業的意願自然下降。

金融市場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一向較大,而且香港一來本身沒有巨大市場,得依靠國際資金,二來因為聯繫匯率而沒有完整的貨幣主權,香港在短期內可以應對問題的能力和工具相當有限。不過,短期的困境並不足以改變香港的優勢和地位......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7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2月28日)《2021無法控制外圍環境 2022自我改善鞏固金融》。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7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積極重塑「港人治港」 就有底氣「重啟政改」

「可持續發展」全球有責 保育政策不彰釀生態災難

民生矛盾要解決 政改問題不避難

外判自僱同遭剝削 勞動者疫下苦撐

Omicron漸成主流 抗疫短板已屢見不鮮

2021無法控制外圍環境 2022自我改善鞏固金融

專訪房寧:蘇聯解體最主要原因在於政治繼承

遊戲大廠染指NFT 顛覆創新還是投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