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講話.拆局|誰能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就應重用誰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12月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上發表視頻致辭。本來今次他發表講話的緣由是《香港志》,但他在講完《香港志》部分後迅速話鋒一轉,重點論述「愛國者治港」和12月19日將舉行的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舉。

夏寶龍說,「『愛國者治港』的參與面是很寬的、舞台是很大的」,「我們講『愛國者治港』,絕不是要搞『清一色』」,除了「港獨」分子、反中亂港分子絕對不能進入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之外,「在擁護『一國兩制』方針、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遵守憲法和基本法、香港國安法的大前提下,只要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善於履職盡責,都可以成為治港者」。他指出,「愛國者治港」是搞「五光十色」,是具有多樣性的。

夏寶龍繼續補充:「這種多樣性,體現在身份的多樣,無論是什麼階層、什麼界別、什麼職業、什麼族裔,都有參與的機會;這種多樣性,體現在價值理念的多元,無論持何種思想觀念、何種政治取態、何種宗教信仰、何種利益訴求,都有參與的機會;這種多樣性,還體現在社會制度的包容,在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允許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你信奉哪種制度、喜歡哪種生活方式,都有參與的機會。總之,我們就是要在愛國愛港旗幟下,最大限度拉長包容多樣性的半徑。」他還舉例子說,今次香港立法會選舉,「從候選人的背景情況看,既有商界、學界、專業界精英翹楚,又有來自社會基層的勞工、職員、中小企業經營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又有講普通話的『港漂』、台灣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國籍的『老外』;既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參政者,又有充滿衝勁和創新力的新一代年輕人」,「居住公屋和『劏房』的人士、巴士車長、註冊電工等成為立法會選舉候選人,這在香港過去是沒有的」。

這個觀點夏寶龍其實之前已經講過,其核心在於「愛國者治港」不搞「清一色」,而是搞「五光十色」,體現了選人用人的包容性、廣泛性。這與鄧小平當年論述治港者時說的「中央處理這個問題,從大處着眼,不拘泥於小節」,「選擇這種人,左翼的當然要有,儘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一脈相承。

早前,筆者曾在一篇文章《香港不需要「忠誠的廢物」 北京應不拘一格用人才》中寫過,在香港發展正處於關鍵節點的當下,只要符合香港基本法和「愛國者治港」的標準,真正有管治才幹,北京都不妨以「英雄不問出處」的開放態度招攬。文章認為,「毛澤東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某種程度上說,今次香港選舉改制能不能早日獲得香港社會認可,北京反覆說的香港深層次矛盾能否被破解,一個關鍵因素在於能否『良才善用,能者居之』,讓德才兼備的治港者來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社會公平,讓更多港人過上美好生活」。

究其原因,是由於長期以來,香港選人用人機制早已問題重重,在遴選德才兼備的治港者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往往都侷限於小圈子,許多人要麼空有政治忠誠,缺乏解決複雜問題的魄力和能力,要麼公務員思維和打工仔的心態盛行,要麼與各種利益集團之間有着過於密切的關係,以至於缺乏意願去推動香港朝向公平正義。

以住房問題、貧富懸殊、階層固化、老人貧窮等為特徵的香港深層次矛盾,自殖民地時期就開始困擾香港,持續多年,積重難返,嚴重威脅香港的穩定和妨礙香港的進一步發展。(VCG)

今天的香港正處於關鍵節點,迫切需要有智慧、有能力的治港者去大刀闊斧地破解深層次矛盾。過去幾年陸續發生的佔中、旺角騷亂、修例風波,早已暴露出香港各種深層次矛盾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程度,迫在眉睫。而修例風波後北京的一連串改革和整頓措施,尤其是《港區國安法》、選舉制度修改,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順應了修例風波帶給香港的變革契機,或者說修例風波在客觀上造成有利於北京治港政策調整的「紅利」。但「紅利」總有逐漸耗盡的時候,北京治港體系應該在修例風波「紅利」耗盡之前,儘早選拔一批符合「愛國者治港」要求,有智慧、有能力的治港者來推動改革,從而真正解決長期困擾的深層次矛盾,以贏取香港人心。

不久前,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第三份歷史決議,裏面關於選人用人部分,要求「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便對香港有參考意義。近年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高層都曾說過,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對於在過去幾年經歷那麼多風波和事件,深層次矛盾已經日漸積重難返的香港來說,尤其需要在「一國兩制」和「愛國者治港」的框架下打破舊有用人機制和小圈子的束縛,大膽嘗試,誰有能力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誰能讓香港走出困局,就對誰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