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朱慶祥、胡國賢 縷述粵劇如何傳承和創新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2009年,粵劇申請加入世界遺產成功後,各方面投入的資源都有所增加,令粵劇界出現「小陽春」。然而,藝術是否能得以傳承?又可以有什麼創新?

94歲的粵劇「棚面」(樂師)朱慶祥認為,粵劇在七、八十年代發展停滯,曾出現斷層,現在的粵劇表演者未見識過頂尖的大老倌,缺乏指導,節奏、氣氛比較鬆散。他提到,粵劇表演最重要的是氣氛,那麼,又如何營造氣氛?他指導「千里馬薪傳粵劇團」的中年演員,以重塑任白戲寶,希望將知道的東西傳授給年輕一輩,以免失傳。那麼,粵劇過往有什麼東西失傳了?藝術講求不斷的創新和吸納,例如,粵劇便吸納了小提琴作為主要樂器,但創新、吸納之餘,怎樣才不失粵劇的神髓?朱慶祥向你一一道來。

朱慶祥認為,粵劇表演最重要的是營造氣氛。(董秀生攝)
《桃谿雪》背景本是清朝,但胡國賢為了保留明朝衣冠,把背景改成明朝。(董秀生攝)

現時,粵劇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如唐滌生一樣優秀的編劇。到底唐滌生有什麼過人之處?新詩詩人胡國賢(羈魂)是如何走上粵劇編劇之路的?他又如何師法唐滌生?朱慶祥認為現在的編劇文雅過頭,胡國賢則認為,曲詞的雅俗須照顧劇本的整體風格。在雅與俗之間,應如何取捨?粵劇劇本能夠融入現代意識嗎?有沒有什麼局限?胡國賢今年公演的《桃谿雪》背景本是清朝,但為了保留明朝衣冠,卻把背景改成明朝,這又是什麼道理?……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5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0月4日)《粵劇藝術的薪傳者——專訪朱慶祥、胡國賢》。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85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拉閘限電還是能耗雙控?中國南北電荒的同與不同

對林鄭最後施政報告的期許——重奪發展主導權力,重構土地經濟格局

「左膠」打開土地想像 政府思維落後於人

央行一周內兩次「安撫」市場 樓市調控是否轉向?

糾纏十六年終有寸進:遲來的垃圾徵費條例

從孟晚舟歸國後的輿論熱議審視中美關係

劉國勳:重拾「真香港速度」 發展新界北新中心

英國放寬監管 基因編輯農業時代將至?

粵劇藝術的薪傳者——專訪朱慶祥、胡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