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非本地醫生執業 長遠改善人手問題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政府於今年5月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下簡稱修訂草案),至上周二(8月31日),政府再向立法會提交了三項修訂建議,進一步放寬可以申請「特別註冊」來港執業的資格,以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訓的專科醫生來港執業,紓緩香港醫生不足的問題。香港醫生人口比例嚴重低於其他先進地區,引入非本地醫生的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然而卻一直為醫生團體所反對而未能推行。這次修訂草案估計能順利通過,並對東南亞,甚至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醫生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醫生短缺並非新鮮議題。據食物及衞生局呈交予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今日(2月5日)討論文件,本港人均醫生比例是500位市民由1名醫生照顧,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如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英國(3.0名),醫生負擔可想而知;當局進行「醫療人力推算2020」(以2017年為推算基準年的初步結果)甚至顯示,至2030及2040年,將分別缺少1610名及1949名醫生。
香港醫生明顯不足,不過包括醫學會、醫委會等本地醫生團體為何一直堅稱香港並沒有醫生不足的問題?他們一直認為只要政府改善公營醫院待遇,便可解決公營醫院人手不足問題。然而,這跟放寬非本地醫生來港執業根本互不衝突,可以一併推進……
詳細分析請閱讀第28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9月6日)《放寬非本地醫生執業 長遠改善人手問題》。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