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政策——從擬清拆的佐敦三級歷史建築說起|香港新方向
彌敦道站前三級歷史建築面臨全幢清拆,「香港新方向」倡議,政府應果斷採取措施,重新檢討保育政策,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尖沙咀彌敦道190號的唐樓,建成於上世紀20至30年代。2009年擬議、2018年確定評級,為三級歷史建築(編號653)。此樓四層高,結構完好,正立面曲線造型的狹長陽台頗具特色;陽台的鏤空雕刻、仿柱頭的花草紋飾、側立面的豎向裝飾,都顯示著建築師對Art Deco元素的嘗試。不同於通常的唐樓樣式,一些西式線腳讓它多了幾分中西合璧的味道。不過,最近卻有新聞指出,這樣一座完好的建築,在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後短短三年,已獲該物業的業主團通過擬將其全棟清拆。
「三級歷史建築」,根據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 (古諮會) 的評級定義,是「具若干價值,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然而這類缺乏法定效力的條文,在地價高企利潤攀升的誘因下,常常形同虛設。「香港新方向」建築及地產界召集人宋琳指出,很多被評級的建築屬於私人物業,近年來已經陸續有若干已評級或擬議評的歷史建築被拆,不少還是同類型建築中的罕有留存,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都頗高,比如早前拆除的山頂施勳道20號大宅、中環佑寧堂鐘樓及聖所、坪洲大中國火柴廠等。此外,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灣仔舊街市,以及前一陣坊間熱議險些被拆的深水埗主教山百年配水庫,也都反映出歷史建築保育的現狀和困境。
香港戰前建築本已在上世紀下半葉的經濟發展中拆除泰半,如今已是拆少見少,每一棟都值得好好維護和珍惜。 「香港新方向」倡議,政府應果斷採取措施,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第一,設立「應急小組」,對獲得業主團批准意欲強拆的已評級歷史建築,給予再次評估:如果該建築在同時期同類型建築中已屬孤例,且現狀完好,政府需和業主團談判,制定其他發展方式,對現有構築進行保育或活化,或者換置土地發展新物業。第二, 成立「特別古蹟保育基金會」,參考歐洲國家作法,專項撥款支持此類項目;第三,對以往評定的級別進行再次全面審核, 對二級和三級歷史建築,進行進一步分級;對於孤例、有代表性的案例給予特別關注,區分「優先保護級」 和「普通保護級」,適當資助優先級物業的維護,以及制定相應法例對該類建築的全面拆除給予限制。
香港新方向
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師、工程師、建築師、醫生、校長、大學教授、教師、社工、心理學家、記者、導演、資訊達人、會計師、銀行家、企業家等等。雖然成長經歷各不相同,但都擁有一份真正熱愛香港的家國情懷,以及願意實事求是去作出改變的實幹精神。矢志倡導有為政府,打破資本壟斷,重建香港和内地之間的真誠交流和信任互利,為香港尋找一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