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埠180年.六】看周星馳長大 緬懷九十年代的殖民氣息

撰文:曹民偉
出版:更新:

經歷了擾攘一年的修例風波,再到蔓延全球而至今未止的新冠疫情,香港人已疲於奔命,2021年也悄悄到來,並迎來了香港開埠180周年。在這悠長的歷史中,這個南方小島的發展和演變還是有一個分水嶺:二戰之後。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卻也成為重建的契機。這些年來,島城經歷過無數的風雨和波浪,幾經沉浮和動盪,最終回歸平靜和安穩,乃至繁華昌盛。
我們或我們的前輩們是如何走過來呢?透過六位生於不同年代的香港人的故事及其記憶中的人和事,讓我們回望艱難謀生的四十年代、貧窮苦幹的五十年代、抓住機遇的六十年代、奮發起飛的七十年代、富足享樂的八十年代、樂觀追夢的九十年代。
最後由1988年出生的大專副學士講師Lawrence,分享在九十年代度過的童年點滴。

九十年代重要事件:
1990年  全國人大頒布《香港基本法》。
1992年  彭定康出任港督。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深化改革開放政策。
1993年  中環蘭桂坊發生人群互相踐踏慘劇,造成21人死。
1997年  前行政局議員兼商人董建華當選首任行政長官。京九直通車首次開行。
1998年  赤鱲角機場開幕。「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港府入市干預。

香港人面對主權移交,上一代忙於思考移民問題,年輕一代則深陷於「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的虛幻中。(Getty Images)

Lawrence對殖民地歷史特別感興趣,雖然只在九歲前經歷短暫的英治時光,但印象卻無比深刻。畢業後出來工作,他開始蒐集有關香港歷史文化的資料,一點點追回兒時遺失的片段。

他記得,小時候跟家人去郵局,很喜歡那殖民地特色建築。最遺憾是沒法親身一睹中環舊郵政總局,他曾聽長輩講述這幢精緻的古建築。他有位叔公以前住在囍帖街(利東街),每次去探望他都要行四層唐樓。在他心目中,叔公的生活不富有,但很開心,平時與貓耍樂、跟街坊閒話家常。

回憶中的九十年代,整個社會充滿樂觀主義,青年朝氣勃勃。每年暑假電視都會播放《太陽計劃》,歌手們穿着白T恤牛仔褲在陽光下演唱,暑假尾聲還有《兒歌金曲頒獎典禮》。童年愛看港產片,周星馳的《逃學威龍》、《國產凌凌漆》,天馬行空的電影為他帶來許多樂趣。

1988年出生的Lawrence感慨,喜歡的唐樓都變成倒模的高樓大廈,愛逛的小街都充斥自由行,愛遊玩的公園處處見禁令。(曹民偉攝)

九十年代面對主權移交,有些親戚移民,他的家人卻決定留下來。記得回歸那晚,他看着時鐘倒數,天真地想多吸兩口殖民地時代的空氣,彷彿預視了往後日子,一切將截然不同……(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5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22日)《香港開埠180年 回溯時代變遷》。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 動一場特區治理大手術 從清除「房地產癌」開始

把握疫下契機 推動醫療科技產業化

電動車十年目標僅達一成 暴露政府三大施政弊端

香港開埠180年 回溯時代變遷

植物奶經濟來了? 素食與環保趨勢夾擊美國奶農

山客爆林踩線 山野不復原貌 行山風氣熾熱 新手湧現垃圾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