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二】IP改編帶火原著 監管嚴格惹爭議
的確,這個依靠互聯網發家的獨特文學產物,在今日中國,已經不僅僅是文學現象那樣簡單,愈來愈多創作者和平台希望引領網絡文學走向更大的格局,背後衍生的IP效應讓讀者和觀眾又愛又恨。今年,從懸疑大劇《隱秘的角落》到言情劇《半是蜜糖半是傷》,以及去年家喻戶曉的古裝玄幻《慶餘年》、《陳情令》等熱播劇皆改編自網絡小說。文學「衝破次元壁」(網絡潮語,指事物突破自己所處領域,進去其他圈子)進入各種不同領域,取得不菲成績。但是,也有熱門的網絡小說例如《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系列,原著的經典性讓觀眾對影視化吹毛求疵,但也因為強大的IP效應,仍收獲不錯票房。
IP改編 網絡文學「衝破次元壁」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員胡潤表示:「中國的IP產業環境持續向好,其中網絡文學IP改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據清華大學課題組發布的《2016年中國IP產業報告》,中國排名影響力前100位的超級IP,網絡小說就佔了61位。這意味無論你讀不讀網絡小說,將來你看的電視劇、聽的歌曲、玩的遊戲,都可能產自網絡文學作品,未來的中國大眾文化生產的整體面貌將由網絡文學的生產來決定。
夏烈解釋,「網絡文學作為文化工業鏈中的一環,和動漫、影視、遊戲等是屬於同一個家族譜系,因此所謂的IP化,是被同一個家族徵用。文字閱讀有漫長歷史,如今是一個轉型時刻,現代人的閱讀模式逐漸轉變成為視覺系,因此,這也是必然規律。」他還把網絡文學的IP化比作一道很簡單的數學題:「今天,如果一部小說征服的讀者只有2,000萬人的話,那麼,製作成一部影片可能收獲一億名觀眾,然後,改編成動漫再給它加2,000萬粉絲,遊戲再給它增加8,000萬(用戶),那麼,你看這個人數,比如說整體擴張到三億以上,三億的收入遠遠高於當初的2,000萬讀者的收入。」放眼全球,IP改編是文化工業鏈中屢試不爽的規律,而華語網絡小說追求的是用好IP去獲取最大效益,這是IP化背後真正的密碼。
如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現象:影視改編火了,帶挈原著和作者。夏烈認為中國整體大環境下,IP改編還在發展當中,但學習的速度無疑很快。他舉例,「女性向的作品(或者稱為女生頻道小說)IP化比較成功,原因就是成本低、受眾多。男性向作品在這幾年才慢慢崛起,例如《慶餘年》等,因為需要大製作,需要專業度。」因此,回歸初心,待到中國的網絡文學能夠駕馭各種IP的時候,就是全面成熟的一天。
監管嚴厲 網文因敏感詞遭「閹割」
繼影視、社交平台之後,網絡文學也逃不掉文化監管和整肅的命運。去年7月15至17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了咪咕閱讀、天翼閱讀、網易文學、紅袖添香、起點中文網、追書神器及愛奇藝文學等12家互聯網企業,對網絡文學內容低俗問題提出嚴厲批評,責令全面整改。今年6月1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更進一步印發加強網絡文學出版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的網絡文學內容審核機制,以及實行網絡文學創作者實名註冊制度。一些網站上帶有色情、暴力甚至政治元素的敏感詞被屏蔽,讀者在閱讀時彷彿在閱讀被「閹割」的文字。
夏烈提出了「網絡文學場域」一說,該場域包含讀者用戶、產業資本、文學標準和國家政策四方面。當前三方力量都已進場,這時候就需要國家政策力量開始監管,才能促進發展。前段時間,《陳情令》的作者墨香銅臭就因為作品涉及「耽美」(網絡用語,指男性間的感情)情節,而被以非法經營罪判刑。許多讀者指出,被判刑的都是作品偏向耽美的作家。夏烈認為,監管措施冀促進網絡文學生態走向積極、有意義、精品化的方向。
但是,一些措施粗暴的一刀切,就略微不妥。夏烈也說,「網絡文學作為文藝作品是有寬容度的,它的生態環境是擁有空間去容納不同特質的東西。比如青年亞文化,如果你說這是不健康的文化,我不贊同,但是,如果它變成主流追求,那也是肯定有問題的,就像耽美小說不會要求全中國的女性都是「腐女」(網絡用語,指喜歡耽美主題作品的女性),網絡小說也需要多元化的環境。」
2015年,國家發布了《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其中提到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網絡文學的未來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無論如何,網絡文學發展逾二十年,從小眾到主流,從純文學到商業化,這個獨特的文化現象,讀者、學者、企業甚至全社會都在關注。目前,業界冀寫好故事、做好IP,讓已經成為華語文學重要組成的網絡文學更能成為可以傳播、發揚和記憶的人類文化碩果。
上文節錄自第24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21日)《華語網絡文學二十年 從消閒讀物到文化輸出》。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