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再報佳音 黑暗中現曙光

撰文:羅乃智
出版:更新: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症大流行,打亂了不少年輕人的生涯規劃,網絡上有人苦中作樂,表示將來的學生在作答歷史題目時如果忘記年份,若該歷史事件糟糕透頂的話,盡量填上「2020年」,雖不中亦不遠矣。這一年,對於不同社群而言,相信都是黑暗的一年。

誠如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馮應謙所言,疫情持續一年,而且世界各地仍有再次爆發的迹象,單純以說話鼓勵新冠世代,相信意義不大,倒不如採取實際行動協助他們。他以中大傳理學院的教學方式為例,「因為要配合網上及面授的混合教學,由講師一人處理,或許會有點吃力,如果有助教幫忙,教學效果自然更佳。因此,學院聘請應屆畢業生為助教,以創造短期就業機會。」他亦希望院校和機構都可以在這個「新常態」下設立短期就業崗位,既不花太多人力,亦不算大灑金錢,卻可以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如果全港也能夠踏出這一小步,工作崗位可以成千上萬。

若院校能為應屆畢業生設立短期職位,既不用花很多資源,又能讓他們累積工作經濟及有收入。(Getty Images)

社區短暫停擺 營役生活下留喘息空間

應屆大學畢業生Julia Tse則抱持樂觀態度,認為無論疫情發展如何,都需要克服內心的恐懼和負面情緒,走出自己的前路。當得悉有些機構願意為畢業生開設短期職位,她表示相當歡迎,畢竟在此經濟環境下,如果可以從中獲得工作經驗,將有利日後尋找正式工作。

自由工作者Luke James認為,儘管疫情為Z世代帶來重大打擊,但並非完全絕望。疫情令他有更多時間發展做些平常未必有閒暇可做的事,比如他最近就重彈結他,而且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即使現在的生活比過往艱難,只要把握時機,重新審視現況,他相信可在「新常態」下釐清目標,繼續前行。

大學的「新鮮人」因封城令、限聚令、社交距離等措施,錯失了正常的學習及社交機會。(Getty Images)

英國健康基金會(The Health Foundation) 在今年8月尾的研究指出,疫情對年輕一代在讀書、就業、人際關係上有全方位打擊,但與此同時,研究指出社會對未來不是一面倒的悲觀,例如16至29歲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在未來12個月可以節省開支,家庭財務狀況會在未來一年逐漸改善,甚至有55%的人估計其生活會在未來六個月內恢復正常。

封城令當然有其打擊,但亦有年輕人察覺生活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例如為忙碌的生活提供喘息空間,彷彿為過去在學習、工作、社交不斷勞碌的日子按下暫停鍵,從而有更多時間和空間思考。

第一次封城令為青少年提供學習時間管理的機會,讓他們可以短暫擺脫學業壓力和社會義務,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Getty Images)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心理學系講師Ola Demkowicz在《青少年在封城期間的生活經歷》(Teenagers' Experiences of Life in Lockdown)的報告亦有類似發現。第一次封城令為青少年提供學習時間管理的機會,讓他們可以短暫擺脫學業壓力和社會義務,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重拾舊興趣或者培養新習慣,發展出不同的方向。年輕人可以將看似重要但其實不太相干的事項在待辦清單中刪除,當中不乏「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的況味。應屆畢業生該如何利用這段時間的時間好好裝備自己?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4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14日)《疫苗再報佳音 黑暗中現曙光》。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4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是時候正視「雙重國籍」問題 建「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

改革派青年回應《施政報告》 前瞻香港未來三十年

美軍放口風 重建第一艦隊 美加碼遏華,解放軍如何應對?

被盜去了時光 新冠世代疫境自強

【科技.未來】網絡免責法第230條將修訂 美科技巨擘或失保護傘

分享子女點滴成為日常 「放閃家長」或惹上官非

疫後供應鏈區域化 方舜文︰港迎內地與東盟貿易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