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言獲罪還是裹挾輿論?螞蟻上市風波的兩種敘事邏輯
正當美國大選如火如荼結果待出、中國政府高層商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簡稱)全文發布之時,中國著名網絡大佬馬雲被約談及其麾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被暫停上市,猶如一批話題「黑馬」,在如此敏感時刻闖入國際輿論圈。表面看來,事件似乎與馬雲的「出位」言論有關,但其實還有另一種敘事邏輯。
相關文章:環境生變 螞蟻暫緩上市 監管為投資者負責
上周二(11月3日)晚,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稍晚之後,螞蟻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同時進行的H股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亦將暫緩。一時之間,原本有望成為全球史上最大首次公開招股(IPO)的螞蟻集團「A+H股」同步上市按下「暫停鍵」。輿論嘩然之餘,大多認為是十天前(10月24日)馬雲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出位講話惹怒監管當局,中國政府才重手「壓垮」螞蟻集團上市計劃以示警。
表面看來,似乎如此。
表象之下的敘事邏輯—因言獲罪
故事的開始,要從馬雲那場引人注目的演講說起。10月23至25日舉行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阿里巴巴是螞蟻集團的最大股東)馬雲在10月24日的演講中提到,未來是信用的時代,中國的銀行必須改掉「當舖思想」,並批評《巴塞爾協議》是老人俱樂部。
《巴塞爾協議》全名是《資本充足協定》(Capital Accord),是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成員為了維持資本市場穩定、減少國際銀行間的不公平競爭、降低銀行系統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所推出的資本充足比率要求,被視為當代世界金融體系的基石之一。中國是該協議的支持者。
馬雲的發言引起與會官員當場反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在當天峰會上說:「要建立、遵循相應的市場規則,防止金融科技誘導過度消費,防止金融科技成為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
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陳文輝在峰會上則稱:「中國的整個數字經濟發展到今天,整個數字產業化走得比較快,在金融科技領域能夠產生像螞蟻集團這樣的機構,跟整個監管上包容審慎的態度是分不開的。」他又說:「金融產業的數字化擔負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搞得好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再次騰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如果中間出一些岔子,也會帶來一些風險。」
曾經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的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在峰會第三天(10月25日)發言表示,「無論叫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始終不能忘記金融屬性,不能違背金融運行的基本規律」、「前段時間的網絡借貸、虛擬貨幣交易等活動,很多是披上了『金融科技』外衣的金融亂象,要堅決加以整治。」
正當坊間輿論也參與進來,爭論螞蟻集團是中國金融監管政策的獲利者還是失利者、馬雲是否有資格抱怨中國的金融監管之際,上周一(11月2日)上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保監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重申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當晚,媒體透露出馬雲被約談消息的同時,中國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上周三(11月4日)晚就螞蟻集團暫緩上市答記者問時,公開表示螞蟻集團暫緩科創板上市是上交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避免螞蟻集團在監管政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倉促上市,是對投資者和市場負責任的做法,體現了敬畏市場、敬畏法治的精神。」
故事發展至此,另一個敘事邏輯開始浮出水面。
螞蟻暫緩上市事件出現裹挾輿論的情況?實際上中國金融監管政策的步伐是怎樣?有關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3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9日)《因言獲罪還是裹挾輿論?螞蟻上市風波的兩種敘事邏輯》。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