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趨緩 香港緣何需要「火神山」?

撰文:程雪
出版:更新:

「港版方艙醫院」正在發揮作用,「港版火神山醫院」也在興建之中。根據武漢經驗,方艙醫院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都值得香港借鑑。不過,為什麼要分為方艙醫院與火神山醫院,這對遏制疫情有什麼幫助?如今疫情已趨緩和,如此巨大的投入是否仍有意義?

今年2月2日,位於武漢的火神山醫院正式完工交付,佔地3.4萬平方米,提供1,000張病床,於2月4日開始收治病人。2月6日,雷神山醫院完工並投入使用,佔地7.5萬平方米,提供1,500張病床。兩座傳染病專科醫院的修建分別歷時10天與15天,修建方式都借鑑了2003年北京為應對沙士(SARS)疫情所建的「小湯山」醫院。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設計延續了小湯山醫院傳染病區的設計思路,並進一步升級。以火神山醫院為例,院內開設重症監護病區、重症病區、普通病區,設置感染控制、檢驗、特診、放射診斷等輔助科室。火神山醫院亦將污染區和潔凈區進行嚴格劃分。在建設中,醫院鋪設5萬平米的防滲膜,覆蓋整個院區,同時搭設了雨水、污水處理系統;每間病房單獨設置不可循環的新風系統和排風系統,排出氣體經消毒後排入空氣中。

武漢火神山醫院建築情況。(資料圖片/美聯社)

新冠治療難於沙士 方艙醫院專治輕症

除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外,武漢政府亦通過直接徵用現有空間,包括大型活動場地、休課學校等快速構建起16所方艙醫院,提供20,000多個床位,用於集中收治輕症患者。

之所以需要不同的醫院發揮不同作用,原因在於較之沙士及普通肺炎,新冠肺炎在病情上有着不同特點,即傳染性強、發病初期病情較輕,但發展速度快,如果發展成危重病,即有可能造成多器官衰竭,從發病起三周即可決定生死。

8月1日,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啟用,並初期於1號展館設置500張病床。(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備戰冬季疫情再襲 香港不可掉以輕心

「港版方艙醫院」已投入使用,而「港版火神山醫院」預計年底交付,屆時可提供800至1,000張負壓病床。面對疫情緩和,仍堅持修建「港版火神山醫院」會否成為勞民傷財之舉?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應為冬天疫情再爆發做好準備,現時距離冬季疫情或再爆發約僅兩個多月,當局須做好應對,包括邊境防控、制訂食肆等高危場所防疫措施,及擴大派樣本瓶範圍,才可避免復工復課後再出現疫情爆發。袁國勇預計,即使疫苗研發成功,香港亦不能在今年安排接種,預計要九個月後才有機會安排。

由此可見,「港版火神山醫院」的籌備並非毫無意義,而是為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疫情未雨綢繆。香港不僅須吸取第三波疫情突然爆發帶來的教訓,亦應從武漢經驗中學習,方可避免手忙腳亂。

上文節錄自第23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9月7日), 文章原題《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香港緣何需要「火神山」》。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三權分立」之爭不斷翻炒 沉迷想像豈會變成事實

為何要建方艙醫院和火神山醫院?

深圳定公屋目標 港府一味拖字訣

內蒙雙語教學何以惹爭議 教育新政合理 落實需要智慧

從班公湖對峙看中印衝突的戰術訊號

兩岸三地影視沉浮 「香港製造」能否觸底反彈?

踏出疫境第一步 迎接不一樣的開學日

疫情重創中西部 四年承諾一場空 「被遺忘的美國人」再被遺忘

看別人進食感幸福? 剩食背後的「吃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