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奇藝到淘寶台灣 蔡英文上演形式主義封殺騷
台灣經濟部近日出台一系列針對陸資(內地企業)的舉措。先是8月17日宣布將對陸資嚴格審查,接着於8月19日預告新增「在台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專案表」,將代理、經銷中國大陸網上串流影音平台(OTT)及相關商業服務納入禁止範圍,並於9月3日正式生效。對於這紙法令,台灣與大陸媒體皆以斗大且聳動的標題稱台灣「封殺」愛奇藝,此舉引發兩岸輿論嘩然,並再度觸動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
為什麼台灣要作出「封殺」舉動?出台相關規定的經濟部指出,OTT平台不開放予陸資,是因為其在政治、文化與社會具有敏感性,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之虞」。換言之,台灣當局認為愛奇藝、騰訊等陸資OTT平台對台灣存「國安疑慮」。
那麼,這些陸資OTT平台又帶來什麼國安疑慮呢?台灣傳播事業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因為台灣OTT業者無法在中國大陸落地,基於「雙方互惠」原則,陸資OTT業者也不能在台灣落地。NCC又指出,台灣要扶持本土影視產業,因此不能讓愛奇藝在台灣建立起長遠的商業模式,並制止其規模超越台灣的通路,免得台灣作品為了上中國大陸通路必須自我審查。
除了NCC從產業層面提出理由之外,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於今年3月在立法院針對愛奇藝的問題應詢指出,要防止中共「入島、入戶、入腦」的政策達到併吞台灣的目的。從行政首長的發言,可知將OTT平台上綱到了「文化入侵」。
「封殺」愛奇藝致三輸局面
可是,仔細觀察經濟部出台的新規定與後續討論等,會發現台灣政府並未真的「封殺」愛奇藝、讓台灣民眾看不到大陸OTT平台內容,只是讓愛奇藝成為跨境平台,但這着實造成台灣民眾三輸的局面。
上文節錄自第22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8月31日), 文章原題《疫情下的勞動者們 為生計徬徨 陷健康風險》。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