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不安的台灣青年 推動社會接受基本收入
有關基本收入的討論席捲全球,華人社會亦不例外,當中尤以台灣最為踴躍。「無條件基本收入台灣協會」(下稱「協會」)在線上線下成為主要推手:線上,他們既跟網民交手,回應質疑,同時撰文反擊政府的紓困政策漏洞,更草擬針對疫情的《2020基本收入緊急現金給付提案》;線下,他們聯繫各個政黨和民間團體,務求把基本收入議題列入政府議程。
據協會觀察,青年因不安感嚴重,較接受其主張,「可能青年對自由跟選擇權有感召。談到青年經濟不安全感,在台灣社會是有共鳴的。年輕一代承受非常大的壓力,所以,基本收入不只是一萬元新台幣(約2,620港元),而是從經濟匱乏感中重新取得生活控制權。」協會核心成員廖芷妮說。2017年《台灣社會意向調查》顯示,年輕人較其他年齡層傾向支持基本收入,結果與歐洲在2016年及今年3月的調查相符。台灣青年承接外地的討論,並把自身的不安帶入其中,炒熱了台灣的輿論圈子。
協會理事長羅泰(Tyler Prochazka)及核心成員廖芷妮、宋至晟、蘇嘉冠和賴君怡均為年輕人。羅泰是美國人,在台灣讀大學時,眼見同學和朋友為了幫補生計而打工,申請福利時又遇到諸多關卡,深信基本收入可以幫到他們,亦可助政府解決很多問題,特別是從青年困境入手。協會歡迎網民提出反對意見,廖芷妮認為這是推動輿論的重要力量。協會認為,福利觀差異是在華人社會推動基本收入的困難之處。不少反對者認為基本收入等同不勞而獲,而華人是勤勞的民族,重視對國家有沒有貢獻,較難接受基本收入提倡的分配正義和生存權。廖芷妮說:「不是說你有沒有產值才能拿到國家的補助,而是我這個人存在,就要保障他的生存權,我們每個人都是相同,只是制度導致我們所獲的資源、發展不同。」
政府紓困措施繁複不濟
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政府本身也是阻力,協會形容台灣政府在社福方面長期懷有防避心態,不論是面對低收入戶還是推出紓困方案時,往往預設民眾會佔公共資源的便宜,劃下很多限制和規範,而公務人員就是「扮黑臉」,藉審查排除申請者。民進黨政府在4月初推出第二階段紓困方案,包含補助低薪自僱人士、營業額急跌的企業勞工,預計開支約1,000億元新台幣(約262億港元)。政府聲稱簡化申請資格,但仍要求申請者有於職業工會投保,而且勞動保險薪資少於2.4萬元新台幣(約6,280港元)才能受助,彈性就業勞工未能受惠。蘇嘉冠點出不少執行上的缺失,例如行業之間的不公平,「現在的情況好像打地鼠。農夫有反應(不滿),那就由負責農夫的部門發錢。這變成由政府轄下部門負責各自領域,向中央爭取預算,結果每個部門爭取的預算都不一樣,每個職業領到的金額也不一樣。」此外,地方的審核標準不一致,「有些首長較有擔當,或趁機回報居民,所以放得比較寬。」
國民黨的提議跟協會和基本收入的理念較接近,例如不論貧富、單次派發6,000元新台幣(約1,570港元),但蘇嘉冠不肯定國民黨是真的認同派發現金,還是因為政治角力而反對執政黨。同時,也有民進黨地方議員公開反對政府的紓困方案。協會倡議的版本針對18歲以上的個人發放為期六個月的現金。協會建議兒童和青年劃一為5,000元新台幣(約1,310港元),成人金額就有兩個提議,一個是每月一萬元新台幣(約2,620港元),另一個是1.5萬元新台幣(約3,930港元)。資格界線簡單得多,只須用報稅記錄,預先排除前三成較富裕者。以高額方案估算,政府需耗資1.9萬億元新台幣(約4,970億港元),扣除翌年賦稅等金額後,淨成本為1.3萬億元新台幣(約3,400億港元),佔本地生產總值7%,有八成的住戶是淨得益者。
盼短期方案成功爭認同
紓困方案由公帑包辦,若要長期實施基本收入,能在哪兒籌集資金呢?宋至晟和賴君怡均認為,可以透過增收污染稅、碳稅、利得稅、土地增值稅、遺產稅,甚至不排除消費稅。很多人因為累退特性而反對消費稅,但二人稱消費稅有助減少大幅徵收企業利得稅,降低企業「出逃」機會。事實上,部份稅收會透過基本收入回到市民口袋,只要分級、溫和徵收,確保一般民眾能應付,應可獲市民接納。協會期望,若短期方案能落實並取得成功,就可爭取更多人認同,從而推出長遠版本。
協會這群年輕人相信,若什麼也不做,貧富懸殊只會加劇;此外,即使自動化、科技成熟不會令職位減少,但工種變化會更快更急,勞動保障會愈來愈差,基本收入可以增加民眾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有時間適應變化。民眾亦可享受到生產力提高的成果,令生活更自由,擁有更多權利,從而促進社會民主化。
問及協會接下來的行動目標,他們舉出三個方向,一是增強民眾的危機感和建立共識,強調失業離他們其實很近,政府及社會須及早準備;二是繼續凝聚社群,建立台灣第一批基本收入支持者,並籌劃年底舉辦遊行,讓立委感受到民意壓力;三是政策倡議,與夥伴團體討論稅制到福利的改革。
相關文章︰
上文刊登於第21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22日)《不安的台灣青年 推動社會接受倡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