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時裝周轉型數碼 如何取代現場體驗?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所限,先有3月的上海時裝周移師虛擬世界,配合電商平台直播,再有本月中倫敦男裝周變成Netflix般串流播放。當第二波疫情爆發,各國關口解封時間表未明下,本年稍後分別於米蘭、巴黎和紐約舉行的其餘三大時裝周,也已宣布或很大可能跟隨採用新的模式。有設計師認為,是次疫情是絕佳改革機會,利用科技為傳統時裝周帶來新的可能。然而,實體時裝周的傳統價值又是否如此輕易被取代?

承接上文︰【科技.未來】開放無限創意 數碼時裝騷或成趨勢

近日結束的倫敦時裝周,受疫情所限被逼轉用網上串流形式舉行。(Getty Images)

虛擬世界不「說故事」

到底這些新形式的虛擬時裝展,可否取代傳統實體時裝騷?誠然,不論製作影片還是直播時裝騷,在行內都算不上新鮮。一些業者指出,網上時裝周要有別於現場實體時裝騷,關鍵在於可否使用科技與受眾互動,從而帶來截然不同的體驗。

正如YouTube時尚與美容合作總監Derek Blasberg指出,拍攝傳統伸展台再加一些後台鏡頭的做法並不獨特。如何在虛擬世界提供另一種沉浸式體驗,而不流於只將實體騷搬字過紙般放上網的程度?用倫敦時裝學院時尚創新中心主管Matthew Drinkwater的說法,是要將「說故事」轉變為「活在故事中」,設計師不應只是告訴人們他們在做什麼,而是「將他們放入那個世界」。

有時裝設計師認為,網上直播時裝騷可觸及更多受眾,也可加強互動,品牌更可配合電商導購促銷。(Alizila)

上海時裝周的直播導買是一種方向。觀眾可以留言、按讚、邊看邊買。這既令消費者更深入地參與活動,也為品牌提供即時回饋信息。這種互動是Hirata認為最令人興奮且有用的元素。

但Blasberg認為互動體驗不應止步於此,諸如時裝名牌Balenciaga的浸水伸展台,或另一品牌Opening Ceremony在2014年找來電影導演Spike Jonze將時裝騷變成戲劇表演,都是移師數碼空間創作時可以參考的靈感:「這些例子都不是單純走進一間漂亮的房間,看着模特兒走來走去,而是令觀眾體驗。這場疫症將會促使人們加快類似的計劃。」這樣,或許遊戲界的跨界合作也可以是另一參考對象。

有業者指出,應認真思考在數碼時裝騷有什麼新的表達方式。名牌Off-White曾在時裝展利用科技,分別為現場和網上觀眾提供不同體驗。(Getty Images)

不少業者也深明,虛擬與實體不必然對立,如何配合兩者才是未來重要課題。de Betak預期實體將會慢慢「回歸」,從本年夏天完全數碼化逐漸發展成混合形式,到年底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活動以實體舉行。

對於時裝騷製作人Etienne Russo來說,虛擬展出令她興奮的不在於某個特別的新方式:「而是能夠混合使用,按照每個項目、每個客戶的DNA和需求,使用對的形式……未來將不再有現成的方案選擇,只有度身訂造。」燈光設計師Thierry Dreyfus主張,時裝騷虛擬化也不應忽略現場體驗。他以Off-White 2019秋季男裝騷為例:騷場內部份空間布置成草叢,但大部份地面使用綠幕,可經後期製作配上各種圖像:「場內的人看的是一個版本,網上觀眾看的是另一個版本。這樣虛擬就成為一個工具。」

親身體驗不可取替?

除了數碼時裝周的節目內容和形式仍有更多摸索空間之外,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數碼時裝周本身亦有不少需改善之處和缺憾。例如上海時裝周,除了一些現場直播的技術故障外,預先錄製的影片解像度也太低,無法讓網上觀眾充分掌握布料質感和手工質量。時裝周也不僅是時裝騷,其他互動也同樣重要。例如設計師和時尚編輯的會談,可詳細討論設計概念和製作過程。又或如Peterson向《金融時報》表示,雖然她安排了在上海時裝周期間與中國陳列室的網上會談,但無法親自出席,錯失了從中發掘新人的機會。

有業者指出,親身出席時裝周可更清楚衣服質素,也可與設計師有更多交流。(Getty Images)

而且,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估計,中國的時裝和奢侈品銷售額,自2月門市關閉後暴跌多達85%,是次上海時裝周明顯志在挽救銷情多於傳統上的藝術展現。疫情緩和或過後會否繼續這種定位,仍需要更多探討。有時裝騷指導反映,能夠接受這種非常時期的應急方案,但不認為它能取代實體時裝騷的「儀式感」:「設計師嘗試不同的展示和銷售途徑,對未來時裝周的發展方向可以作為參考,但對於時裝設計的概念與視覺來說,隔着熒幕且混雜了網速快慢與介質清晰度等因素,對消費體驗與時裝儀式感來說,都大打折扣。」

法國高級訂製及時尚聯會(FHCM)主席Ralph Toledano認為,這種情感缺失對於設計師和品牌來說也是一樣。他在由實體時裝日報轉為網絡媒體的《WWD》為實體時裝騷「辯護」時形容,時裝周「對每間時裝公司來說是狂熱、激動、慶賀的時刻」:「在特定時間、同一地點,所有時尚專家都可以看到、感到、聞到甚至觸摸到幾個月來艱苦努力的成果……時裝騷令人激動,我甚至不認為有相應的替代品。」而他認為這種情感無法從數碼熒幕中感受到,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轉用網上交流,「人人都感到缺少了情感的維度」。

有業者認為,實體時裝騷的氣氛、情感、或「儀式感」,非數碼時裝騷所能取代。但也有設計師反駁,移師數碼世界不一定犧牲情感。(Getty Images)

法國時裝品牌Chloé的創意總監Natacha Ramsay-Levi也同意,時裝騷的重要性在於—作為一個「凝聚社群的時刻,是有人性感觸的時刻」。英國西敏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時裝設計教授Andrew Groves則覺得時裝騷的「親密感」有得有失:失去了出席賓客、模特兒和名人之間的個人互動,或是整場活動參與者集體共享經驗;但同時,網上時裝周能夠實現的是另一種親密,可更廣泛地包容更多受眾參與。不過,在Instagram上擁有逾600萬追隨者、另一經典品牌Balmain的創意總監Olivier Rousteing就不同意:「我不認為數碼會減少情感,我將數碼視為可以將夢想提升到更高層次的一種體驗。」

雖然存在種種爭議和未知之數,但時尚電商平台MatchesFashion.com男裝負責人Damien Paul似乎也樂見這些新的可能性出現。他對網上時尚商業媒體《Vogue Business》說:「一種新的時裝周格式為設計師提供了機會,轉換思考方式,甚至可能更有創意。雖然我希望不會完全失去一種傳統的時裝騷形式,但現在是時候改變了。」

上文節錄自第21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22日)《情感體驗VS創意共享 數碼時裝騷或成趨勢》。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