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藝術.三】當人人坐困定中 演藝活動下一個舞台在哪?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長久以來,藝術被喻為是治療創傷的工具。人人坐困家中,有時最可怕的不是疫病,而是每個人心中的恐懼,戲劇正可以讓我們轉化及昇華心中的不安。正如美國布魯克林學院心理學和生物學教授史蒂芬諾吉蘭達所說:「如果隔離範圍擴大,那麼,我們需要做些事情讓藝術在網絡上發揮功用,這是目前可以安慰人心的可行辦法。」

中國國家大劇院在微信公眾號推出線上大劇院,上載一千餘場演出;湖北長江人民藝術劇院微信號推出一百多個劇目,包括人民藝術劇院《原野》、蘇州崑劇院《癡夢》等大戲;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也推出「線上春班」,讓戲迷足不出戶看大戲;還有廣州話劇藝術中心的「線上劇場」,上載多齣戲劇精品。

《原野》劇照。(國家大劇院網頁圖片)

在本地層面,本年度香港藝術節宣布取消,香港大型藝文場館、康文署旗下的博物館、西九文化區各場館等均全面關閉,3月本地的網上調查顯示:94.9%的演藝工作者因疫情而取消或延期演出。雖然如此,香港演藝團體卻沒有停下來,積極推出各式各樣的線上影音活動;香港中樂團上載52集的「中樂知多少」系列影片,該團樂師透過網絡與樂迷網上見面,內容包括由團員介紹樂器,演奏經典曲目,讓觀眾得以一窺中樂奧秘。香港話劇團也開拓了自1977年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網上戲劇「公演」活動,並推出「有文字你send來,不『疫』樂乎」短篇文本創作計劃,劇本更有機會獲團員在網上演出5至15分鐘;香港舞蹈團則在Facebook及YouTube展開一連串「以舞會友」活動,包括藝術總監與多位藝術家真情對話的「阿哥會客室」、「YouTube頻道特備Playlist」經典重溫等。

《香港01》訪問了香港話劇團高級經理(製作)黎栩昕,談談這段期間他們如何應對疫情。「近日疫情下令不少演出取消,我們決定推出網上『戲寶重溫』,首先進行網上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五齣戲劇,從3月尾到5月初分階段於網站上播放,每兩周換上一齣新話劇,首先播出的是《失禮.死人》,然後是《找個人和我上火星》,接着是《讓我愛一次》、《一頁飛鴻》、《家庭保衛隊》等。戲劇本身有着療癒作用,特別是在大眾都心情低迷的時候,這次挑選的作品較為正能量、合家歡、溫情洋溢,希望大家觀賞後會開懷一些。」

香港話劇團四十三年來累積了大量的戲劇檔案,卻從來未曾公開,今次疫情令劇團實現「零的突破」,正式進軍虛擬世界。「以往話劇團從來沒有將錄影作品公開,只作為內部記錄及參考。今次看到疫情下戲迷都很悶,我們希望市民困於家中這段日子欣賞到好看的戲劇,於是決定將作品在網上共享;希望戲劇迷可以邀請家人朋友一起觀賞,長遠來說,可以吸引到新觀眾對戲劇產生興趣,將來購票入場觀看。」

香港話劇團推出網上『戲寶重溫』,首先進行網上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五齣戲劇,從3月尾到5月初分階段於網站上播放。(香港話劇團Facebook圖片)

網絡播放會否發展成恆常節目,讓大眾欣賞香港話劇團的作品?「這次主要是針對疫情才將錄影節目作網上重溫,由於過去拍攝劇場時只作記錄用途,所以在質量與技術上都未必達到網上播放的要求。未來我們會提高拍攝水平,將來再有機會作網絡播放,也會有更高質素的版本。我們認為即使拍攝水平多高,錄像始終及不上觀賞現場表演。戲劇本身有着互動性,演員能夠即場擦出火花,看錄像較單向,犧牲了彼此互動的劇場實感。」

喜愛劇場的人總記得現場觀賞的細節片段,如演出前的細碎交談、中場休息時翻閱節目小冊子的意外發現。演出期間,演員一聲咳嗽,總在席間出現一陣漣漪效應。每一場演出都與別不同,表演者與觀眾共同塑造出獨一無二的節奏與氣氛,這是無可複製的經驗,也是現場觀劇的迷人之處。

今次疫情影響如此深遠,香港話劇團會否就此題材有特別的創作?「其實,話劇團於2016年曾公演《太平山之疫》,內容講述十九世紀時香港發生的大鼠疫,跟當下社會的現況差不多,港台已於4月4日作網上重溫;未來一年劇季節目已定,我們未必會加插回應當下疫情的新劇。但我們策劃的「有文字你send來,不『疫』樂乎」創作計劃,就是希望大眾將這段時期的感受以戲劇、散文形式抒發出來。我們會選出30個優秀作品,由演員在網上演出,這是劇團與大眾互動的機會。」

疫情雖然是一場關乎生死的人間悲劇,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說不定也可變成藉以彼此關愛的人間喜劇。

香港話劇團策劃的「有文字你send來,不『疫』樂乎」創作計劃。(香港話劇團Facebook專頁圖片)

香港話劇團「戲寶重溫」

https:///www.facebook.com/HKREP/

Stage TV助小劇場綻放光彩

恐怖的疫病與優美的藝術總擦身而過,每每在最可怕的時代錘煉出創意的驚艷,藝術中描述瘟疫疾病總是離不開愛情、慾望與死亡,藝術正是瘟疫時代一劑療治心靈的藥。在人與人減少接觸的日子,演出都變成不可能,各藝團紛紛尋找網絡出路。

城市當代舞蹈團除了推出網上演出付費點播及網絡舞蹈課外,更推廣為期14天的網絡駐留計劃,邀請舞蹈藝術家、多媒體製/創作人、音樂人、藝術教育工作者等參與;中英劇團《大偽術爸》因疫情取消演出,改於網上免費直播圍讀劇本,實行停市不停演。

以錄像推廣戲劇藝術的Stage TV創作總監車正軒對《香港01》表示,3月開始已推出「集戲抗疫」網上活動,聯同全港多個小型劇場,以直播形式讓觀眾重溫昔日作品,包括影話戲的《一絲不掛》、一路青空的《魔法豆腐花》、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午睡》、7A班戲劇組的《魔幻法典》、《2097》等。

Stage TV3月開始已推出「集戲抗疫」網上活動。(Stage TV Facebook專頁圖片)

車正軒坦言,大型藝團有政府資助,至於小型劇團停止了學校巡迴演出、停止了劇場公演、也停止了劇場教育計劃:「很多認識的小劇場工作者生計陷入困境,例如近日聽過一對同為劇場人的夫婦,因為連月未有演出,結果要去做清潔工幫補生計,我作為劇場錄像工作者,希望在網絡上幫到幾多得幾多。」

不少小劇場演出原先向政府申請資助,現在暫停全部表演項目,大家已經做了一切排練等工作,最終若不能演出,可能要將資助退還政府。「我聽過有些小劇場可以利用網絡直播排練或演出取代正式公演,這次政府對小劇場的彈性處理總算令人安心。所以近日也做過不少劇場或舞蹈團的網上直播,讓不能到現場的觀眾也有機會看到演出。未來還在洽談一些已經安排好改為網上直播的演出,令劇場人可以有工作及繼續創作。」

擁有十多年劇場拍攝經驗的車正軒認為,網絡直播不可能取代真正的劇場演出,最終觀眾還是喜歡真正入場觀劇。「現場觀劇有很強烈的即場感受及即時互動,像觀眾的掌聲笑聲大一些,演員也會有不同表現,又例如兒童劇的演出很視乎現場小朋友興奮的程度。畢竟隔着屏幕的網上版本就沒有這種互動,感受弱了很多。」

他說,今次「集戲抗疫」會放映《我的50呎豪華生活》,本身觀眾座位就是佈置成一間間棺材房,讓觀眾也親身感受到那種逼窄與壓抑,在錄像上就沒可能表現出那種感受。」

Stage TV今次的「集戲抗疫」會放映的其中一套作品《我的50呎豪華生活》。(網上圖片)

長久來說,車正軒希望「集戲抗疫」可以延續下去,疫情完結後,小劇場仍可以繼續將戲劇作網上播映:「因為香港舞台劇界一直受到場地不足所限,只能演出數場,便要曲終人散,即使叫好叫座一票難求,藝團亦難以加場,更難保證能夠重演。所以,香港有很多好戲成了滄海遺珠,有待觀眾發掘,甚至可以開展一些網上付費觀劇計劃。若不是疫情下,小劇場也從沒想過將辛苦排練演出的劇作在網上共享,這個虛擬的連結,長遠來說可培育新一代愛上演戲、也愛上觀劇,令小劇場未來得以蓬勃發展。」

在疫情下百老匯劇場的《阿拉丁》演員Telly Leung及東尼獎得獎演員Alice Ripley就在網上作直播演出,「STAGEIT音樂會直播平台」向每位觀眾收取五美元票價,並強調直播不會進行錄影及存檔,限量票一早就賣個清光。同時,百老匯授權公司Broadway Licensing亦會將400部經典百老匯劇作在線上收費播放,線上演出作為賺錢之途絕對可行。

當劇場響起音樂劇《貓》的《Memory》,觀眾不禁流下眼淚;《歌聲魅影》的吊燈在半空劃過,觀者不無震撼;《魔法壞女巫》中巨龍噴火的特效場面驚心動魄;還有《不眠之夜》將觀眾帶進超現實世界。劇場與表演藝術,有着影音與錄像仍然無法取代的獨特魅力,觀眾既是參與者,也可以成為合作者。

然而,在疫情蔓延無期的日子,線上的傳遞方式正是維持着創作熱情與創意的途徑,也是尋覓走出困境的生存之道,甚至也可以是一次重新定位,讓劇場人與觀眾重新思考表演藝術在我們當前社會的重大意義與價值。

Stage TV「集戲抗疫」

www.stagetv.com.hk

相關文章:

【雲端藝術.一】藝展、演藝、拍賣新空間 藝文生活闖進虛擬世界

【雲端藝術.二】小畫廊尋找雲上出頭天 網上藝術展成新出路

《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曹民偉其他文章:

【新冠肺炎】從宗教、文化上剖析 中國以外疫情因何惡化?

【古董.專訪】80後文物收藏家 李宗鴻:找尋歷史的幽微之光

【武漢肺炎】拋開口罩吹吹風 疫情蔓延下 體驗慢生活

打破舊時代定義 羸弱身軀下的勇敢新少女(上)

被誤解的一代 上街抗爭只因渴求「尊重需要」?

被誤解的一代 憤怒掌管情緒與行為?

【流行文化.一】從動畫到拍賣場新寵 可愛文化征服藝術界

【茶樓文化 .一】老字號易手經營 蓮香樓保留下來的傳統

【流行讀物】重溫香港文學舊夢 讀年代流行之書

【香港味道】美食揚威海外 本土文化須保存

上文節錄自第21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4月20日)《藝展、演藝、拍賣皆上雲端 藝文生活闖進虛擬世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