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大學生求職難 重視青年工作的政府看得見嗎?

撰文:吳東偉
出版:更新:

「畢業等於失業。」這句戲言對每位完成學業的畢業生而言絕不陌生。看似簡單的一句話,每年都會被大學生拿來開玩笑,但沒有人能預料,這句戲言竟成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魔咒」。究竟如何才能覓得一份穩定工作,免於淪為家庭經濟負擔,將成為他們畢業前,需要面對的最後一道考題。

過去一年,香港可謂經歷幾番波折,先有中美貿易戰困擾,繼而出現反修例風波,再到近期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短短一年內,本港經濟發展受到重創,商界早在流傳消息指,本地中小企在未來數個月將面臨海嘯式結業潮和裁員潮。

為應對經濟下行的困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明確指出現時的關鍵目標是「撐企業、保就業」,並宣布會推出相應的支援措施,助企業和打工仔渡過難關;而隨着疫情的影響愈益明顯,政府陸續公布了一系列紓困措施,當中包括上周三(4月8日)推出、涉及1,375億元的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

然而,即將離開校園成為「職場新丁」的應屆畢業生,似乎成為了被遺忘的一群。他們先在上學期受反修例風暴影響,下學期再被新冠肺炎疫情困擾,導致課堂相繼取消,長期留在家中,難以好好裝備自己。綜觀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保就業」措施,當中直接與他們有關的,可能只是未來兩年在公營機構及私營企業創造約3萬個有時限性的職位。可是,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求職難度提高,不少打工仔都要苟延殘喘,更何況是欠缺全職工作經驗的他們。

全球經濟下行,很多應屆畢業生都表示求職困難。(資料圖片/GettyImages)

職前輔導校園招聘紛暫停

現年21歲的馬克(化名)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四年級生,快將離開校園的他眼見本港經濟衰退,不禁感到前路茫茫。

「從2月開始,前前後後共申請了三十多份工作,最後獲得面試機會的,只有一份行政助理、一份活動幹事,以及一份接線生。」馬克展示在求職平台的申請記錄,搖頭嘆道。往年這個時候,應屆畢業生除了忙着完成論文或應付最後的考試外,還要準備好求職的一切,他們當中大部份人早早便寄出大量履歷,希望在畢業之前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不少大企業也從上學期開始招聘為應屆畢業生而設的初級職位,校園內不時舉辦與求職相關的活動。學校更會與企業合作,在校園內舉辦大型招聘會,以協助學生順利過渡至職場。但這一切為準畢業生而設的服務,在疫情之下都相繼暫停。

「學校以往都會聘請專業的人力資源顧問,讓他們開辦各種不同的職場輔導坊,供同學們索取就業意見。惟現時疫情嚴峻,所有職場支援服務都暫停了。」馬克直言這些職場輔導服務十分重要,因為導師除了會替同學修改履歷表,也會教授一些職場面試技巧,讓同學們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盡早改善,增加求職成功率。

不少大學因疫情肆虐而將職前輔導工作取消。(資料圖片/GettyImages)

除了失去寶貴的職前輔導外,疫情的爆發亦打亂了馬克的部署。馬克有意於畢業後加入一間頗受年輕人歡迎的雜誌社,成為一名飲食記者,他翻查學校資料後發現,該雜誌社過往數屆都有與學校合作在校園招聘,他有不少學長因而獲得機會,故他一心打算透過校園招聘計劃應徵,亦有信心能獲取錄。惟疫情無情肆虐,大部份校內招聘活動因而取消,他更聽聞雜誌社因經濟下行的原因,臨時決定削減本年度招聘名額。

事實上,校園招聘計劃對應屆畢業生來說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由於這些招聘專為應屆畢業生而設,企業對工作能力和經驗的要求相對來說較一般招聘寬鬆,更為看重學生的潛力和態度等,故對被視為「白紙」的應屆畢業生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機會。此外,校方在招聘過程中擔當第三方角色,故招聘會上的工作機會一般都有質素保證,待遇普遍也略高於市場水平。

對很多應屆畢業生來說,失去的還有實習的機會。按原定計劃,馬克在下學期本有機會前往一間本地傳媒機構實習,以獲取「實戰經驗」,但疫情爆發後,經濟環境隨即轉差,原先獲安排的實習機會紛紛被取消,馬克亦未能倖免。「四年的大學生涯中,最後一年應該是最為勞碌的,現在每天呆在家,我不敢去猜想,這究竟對生涯規劃有何影響。」馬克繃緊眉頭說。

被視為「白紙」的畢業生,欠缺實習經驗將不易順利過渡至職場。(資料圖片 / 張浩維攝)

非專科工種料受最大挑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出席電台節目時預料,在疫情影響下,本港的失業率將會在短期內大幅度攀升。按照政府統計處上月中公布的最新數字,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間的失業率高達3.7%,達九年多以來的最高位。雖然與2003年沙士(SARS)後的8.5%歷史高位仍有一段距離,但今次疫情在全球爆發,且仍未見放緩迹象,對香港乃至全球經濟的衝擊預料會愈見嚴重,令各行各業百上加斤。

當各行各業的打工仔都面臨裁員、減薪、放無薪假等情況下,毫無經驗的畢業生求職之路必然更難行走。大學聯校就業資料統計庫(JIJIS)數據顯示,今年截至2月底平台刊登的大學畢業全職空缺平均每月僅4,200多份,較去年1至3月每月平均數少逾2,500份,跌幅約38%。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令本已受去年「社會事件」打擊的香港經濟雪上加霜,預計今屆3.4萬名大學畢業生中,最少有一半人會受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面臨長期失業、開工不足、職業錯配、工作待遇不佳等,當中尤以計劃投身旅遊業、酒店業及零售服務業的畢業生為甚。

至於修讀醫療護理、化學、電腦工程,以及市場學的畢業生,周綺萍認為他們所受的影響較為輕微,市場甚至可能因肺炎疫情肆虐而增加對他們的需求—醫療護理專業人士在疫情下需求大增自不待言;電腦工程人才需求上升,則由於不少企業在這段時間會安排員工在家工作,令市場渴求這方面的人才。

周綺萍指出,醫療專科人才所遭受的疫情打擊較輕微。(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葉兆輝認同有志投身酒店、旅遊等服務業的學生會受到特別明顯的影響,但相對之下,他對大學生的整體就業情況稍為樂觀。他解釋,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雖然當年沙士的整體失業率高達8.5%,但只要細心觀察,會發現當年的整體失業人口比例中,擁有大專學歷的勞工僅佔3.1%;再從年齡群組來分析,當年20至24歲的失業人口只佔整體的12.3%。他相信今次疫情對大學畢業生的影響可能與當年沙士相若,甚至沒有當年般嚴峻。

然而,葉兆輝強調,在經濟下行期間最需擔憂的,是從事低技術工種的一群。他參考當年沙士的失業情況,指出在不計算外勞之下,建築業及餐飲業最受疫情影響,兩者的失業率分別高達27%及16.4%。通過當年的數據,大致能勾勒出失業人口的特徵:普遍的教育程度不高,也欠缺專業技能,並以從事低技術工種為主。相反,即使目前的失業率達九年以來最高,惟在20至24歲的就業人口中,只有不足10%處於失業狀態,當中擁有大學學歷的只佔4%。由此推算,他認為大學生的教育水平足以讓他們在當下的逆境中找到工作,與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工相比,算是較為輕鬆的一群。

葉兆輝認為應屆畢業生不需過份悲觀。(高仲明攝)

或許真如葉兆輝所言,未需要太過悲觀,但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已做好最壞打算。馬克坦言,目前處於非常時期,沒有哪位畢業生敢言能覓得一份理想工作,故即使找不到與所讀學科匹配的傳媒工作,都不會埋怨,因為相比起其他同學,已接獲三個面試機會的他已屬「幸運的一群」。他又說,假若能獲取錄,即使工作待遇欠佳、與職業發展路徑相違,都會選擇「袋住先」。繼續閱讀:【畢業生】含金量不足或成畢業生掣肘 向下游走竟是出路?

相關文章:

【抗疫基金.上】被抗疫基金遺忘的一群 藝文界合力自救渡難關

【抗疫基金.下】政府滴漏思維無助紓困 可借鑒台灣失業援助制度

【新冠肺炎】失業潮或再重臨 政府有何應對措施?

上文節錄自第20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04月14日)《疫情衝擊大學畢業生前路「畢業等於失業」再成魔咒》。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