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數據出爐 中國經濟能否頂住衝擊

撰文:于小龍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至今依然處於恢復時期。雪上加霜的是,隨着疫症在全球蔓延,一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也正在到來。中國能否頂住疫情衝擊?一旦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經濟是否又能「獨善其身」?

從上周一(3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月至2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數據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直接衝擊和損失已經較為清晰。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發電量同比下降了8.2%,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下降24.5%,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達到6.2%,較前值增長了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坦言:「疫情確實對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

隨着疫情緩解,內地正在加速復工復產的進程。(新華社)

損失巨大 但「最艱難時刻已過」

影院、餐廳等服務業損失尤其慘重。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在疫情影響下,餐飲業的損失大約為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影院及娛樂業損失接近2,000億元。而旅遊業由於目前國際疫情發展尚不明確,損失還難以確定,但保守計算,中國國際國內旅遊全年收入損失也將近1.5萬億元。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面對如此巨大的衝擊和損失,中國的經濟沒有徹底癱瘓。在中國政府先後提供兩筆近8,500億元的緊急財政貼息貸款,以及近3萬億元流動性淨投放和相關減費降稅政策的支撐下,絕大多數企業避免了現金流斷裂。隨着中國政府對疫區的果斷控制和有效的疫情防治,中國經濟已經開始逐漸恢復。

即使是在最困難的1月至2月份,中國的重要行業生產也沒有中斷。其中,口罩日均產量已經達到1.16億隻,乙烯、粗鋼等產量不跌反升,分別增長5.6%和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5.2萬億元,肉禽蛋類零售額增長37.8%,蔬菜類零售額增長27.1%,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

進入3月份,隨着疫情的緩解,內地復工復產的進程正在加速。除了湖北省外,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企業人員平均復崗率約為80%;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到60%左右。上周一,內地部份疫情較輕地區的影院也開始恢復放映。娛樂、餐飲等服務業逐步恢復。按照市場分析人士的表述,儘管企業的最困難時期尚未結束,但中國經濟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也許有觀點認為,這只不過是中國政府在「安撫人心」,中國實際的經濟可能會更糟。但換個角度看,中國政府目前敢於將最壞的消息不加掩飾地公布,足以證明中共對於未來經濟的信心—在疫情之下,中國政府除了看到治理短板和巨大損失外,同樣也看到了自身的強項、看清了中國社會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以及未來變革的方向。

大陸各地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各地工人開始「返崗復工」。(新華社)

中共發力50萬億「新基建」

一方面是中國產業鏈的堅韌和高效。在應對疫情、確保生產上,中國經濟快速的轉型和動員得以充分體現。內地僅僅用了不到十天,就把口罩產量由每天約800萬隻提升至1.16億隻,展現了極迅速的「平戰轉換」(即將平時制度轉換為戰時制度)。因此,中共並不擔心中國產業鏈會受到疫情影響而向外轉移,也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提供更高效安全的產業鏈保障。

另一方面,此次疫情顯然加速了中國資本出清的進程。這使得中國政府提前轉入「經濟擴張」進程。目前,中國政府正在結合復工復產,開啟大規模民生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補足短板」的投資,以及以5G、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其總體計劃投資規模已經接近50萬億元。儘管這並非是2020年一年內需要完成的投資,但也足以拉動2020年下半年的中國經濟進入快速增長。

與此同步,3月11日,中國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要求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覆蓋到所有涉農縣(市、區)。與2003年沙士(SARS)疫情之後的情況類似。當時,正是由於中國全面推進新農村經濟建設,啟動了包括「交通、電力、電信、網絡、自來水」在內的農村基建投資,因此大幅提高了中國農村的生存、就業保障和消費能力。以至於在之後的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中國農村不僅承接了千餘萬失業農民工的返鄉安置,更為之後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農民進城購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消費能力;也為當時巨額的經濟刺激資金提供了龐大的「蓄水池」。

如今危機再現,原本計劃徐徐圖之的農村改革也被驟然加速。其中,僅「農地入市」一項,預計未來二十年就將形成近100萬億元的相關產業和市場規模。再結合「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經濟建設,以及「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國的50萬億元投資計劃將擁有寬闊的空間和足夠的後續動力。

海口有市民戴上口罩外出。(資料圖片/新華社)

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

然而,正當中國疫情已經緩解,開始恢復經濟的關鍵時期,一朵陰雲又在人們頭頂上聚集,並正在發展成為一場風暴。進入3月以來,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世界經濟再次步向衰退。從3月9日開始,十天內美股暴跌、數次熔斷,聯儲局推出的「零利息+量化寬鬆」救市措施未收成效。一貫強調「美國經濟復蘇」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得不表示「經濟可能陷入衰退」。

一方面,疫情導致的各國經濟停滯有可能會「扯斷」全球供應鏈。中國產業鏈所依託的晶片、原料等產品有可能出現斷供。對於出口企業,大量海外訂單則又面臨取消的風險。另一方面的風險則來自國際資本市場,尤其是美國的「金融冒險」。聯儲局的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政策弄巧反拙,激發了市場對疫情的擔憂。大量美元不僅沒有進入股市,反而成為了人們用來避險的工具。美元流動性恐慌短時間內還在加劇,債務「堰塞湖」不斷推高。

上周四(3月19日),美元指數飆升至103以上,而美股的融資融券的槓桿率則上升至3.68倍。一旦美國股市繼續下跌,美股資金面將再次面臨爆倉風險。如果聯儲局沒有更強力的措施出台,那麼美股的下跌將帶動美元資產估值的崩塌。美元「堰塞湖」有可能會傾瀉直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美元「洪水」或將再現。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也對中國構成衝擊,然而,對於全球經濟衰退對中國的影響,也不必過於緊張。短期內,中國資本市場會出現跟隨下探和人民幣劇烈波動的局面。全球經濟的停滯也將帶來產業鏈的缺口和出口的下降。但是,由於中國對外產業鏈的依賴多集中於原材料和晶片、裝備等領域,而不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因此疫情對其影響較小。同時,中國依靠出口廉價商品換取美元,解決資本不足的時代已過去。2018年中國淨出口佔GDP比重已降到不足2.5%。出口的萎縮儘管將給部分企業帶來困難,但是還不足以影響中國整體經濟和財政的穩定。

美股下跌對美元資產估值構成衝擊。(路透社)

全球衰退 中國「受累」有限

如果全球經濟衰退進一步演變成經濟危機,那麼受到影響的將不只是外貿領域,資本流向的變化,對於中國經濟來講可謂「塞翁失馬」。全球的避險資金在美元資產信用減值的情況下,將不得不更多考慮中國市場和人民幣資產的配資。這使得中國政府的信用擴張更容易進行。以人民幣為結算的石油、礦產交易也將更廣泛的被接受。並且,經濟危機將使得中國的投資和產業轉移更具吸引力。中國在機械設備、工程技術、資訊服務等方面的出口增長,將彌補中國廉價商品出口減少的部份損失。

因此,目前中國不會十分恐懼全球經濟的衰退,尤其是美國經濟的衰退。相比於困難,全球經濟衰退反而幫助世界認清了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加速了中國的資本出清。對於整個過程裏中國經濟需要承受的痛苦和代價,北京不僅已經通過之前的「中美貿易戰」做好了最壞的準備,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讓中國切實經歷了一次應對危機的「實戰演習」。隨着中國經濟渡過最困難時期。全球衰退也難以阻止中國經濟的恢復與加速發展。

上文節錄自第20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23日)《疫情期數據出爐 中國經濟能否頂住衝擊》,網上標題由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