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會潮.二】由街頭到職場 抗爭新戰線為何生?
組織工會與今次反修例運動中的「去大台」現象是互相排斥的。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前「左翼21」召集人李峻嶸想起,去年11月時有學生突然問他明天會不會罷工,他當時只反問一句:「他們」是誰?「如果有事,誰負責?罷工不是做一次便散。雖然常吹到罷工好勁,但像省港大罷工也是失敗收場,它也搞了超過一年。何時罷?為了什麼而罷?要怎樣罷?罷多久?罷工時要做抗議行動嗎?這些都需組織作決定。這五個人罷一天,那五個人說罷半天,是無法發揮集體力量的。」
從前,香港人不甚熱切參與工會,到今天竟因反修例運動而成為一股浪潮。大家都說參加工會有用,但過去香港不是沒有工會,而是工會的身影少有於社會運動出現。新工會可帶來什麼新景象呢?
對打工仔來說,罷工的問題在於我不知身邊的同事罷不罷。假如有八成同事說會罷,公司不能辭退所有人,如果只得五個罷工,老闆炒你是很合理、合乎邏輯的。沒有一個組織協調,就無法動員到人參與工會。沒組織去數人頭、點人數,最後只會牽涉到飯碗與罷工無效用的問題。
在李峻嶸眼中,罷工也好,組工會也好,其實與「黃色經濟圈」性質差不多,都是群眾想為運動找一條新出路,「武鬥了幾個月,去到一個瓶頸位,又多人被捕,大家似乎認為是去了一個難以突破的位置,故要摸索另一個出路,即管看看之後會有什麼效果。」不過,罷工代價大,而對猶豫是否參與罷工的打工仔來說,工會是一個救生圈。「對打工仔來說,罷工的問題在於我不知身邊的同事罷不罷。假如有八成同事說會罷,公司不能辭退所有人,如果只得五個罷工,老闆炒你是很合理、合乎邏輯的。沒有一個組織協調,就無法動員到人參與工會。沒組織去數人頭、點人數,最後只會牽涉到飯碗與罷工無效用的問題。」
這次反修例運動中的幾次罷工,從號召到行動不過是一個星期的事。在李峻嶸眼中,去年8月5日的「三罷」行動因航空界集體罷工而致多個航班停飛,是罷工的效果,但11月11日的「三罷」雖然癱瘓了整個香港,但這種癱瘓不是罷工造成,而是有人塞鐵堵路。此外,後者的參與人數明顯較前者少,為什麼呢?「第一次群眾去做『和你拖』人鏈活動,在google form(表格)登記人數的成本很低。但罷工不同,成本高很多,而且規模要大,一兩個人不上班,平時也會發生,不會對工作產生很大影響。要癱瘓香港整個經濟秩序,需要搞工會來推動罷工。」
令李峻嶸感矛盾的是,如果工會成立只為了就反修例運動而動員政治性罷工的話,對工會來說未必是好的發展方向,「但如果可以透過五大訴求組織工會,又會發現要壯大自身維持工會運作,只靠五大訴求會有局限。大部份人會期望工會處理職場權益、僱傭關係的問題。」他期望,組織新工會的人能夠在組織工會的摸索過程中,認識到無法迴避勞工議題,「如果純粹用完即棄,或用都未用就棄,這當然是不好的。」
「為什麼工聯會有這麼多人加入?是因為在政府幫不了你的時候,它可以。有人會形容這種幫助是蛇齋餅糭式,但這些是確確實實需要的,(這種幫助)是可以提升你的生活質素,你不能說這是不體面、不正義的事情。」李峻嶸說起歷史,指工會運動在香港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最為蓬勃,因為政府當時沒有提供完整的福利服務,而不少人是從鄉下來港發展,但發現未必能夠照顧到自己,故轉向同鄉會及工會求助。這也正是世界各地工會最初力量那麼強的原因,因為工會在政府還沒構建完整福利網之前填補了這個位置。但在香港,工會運動去到六十年代便開始消失,「你沒有這個意識,便自然不會搞工會,又會自覺不需要找工會,大家便沒有加入工會的積極性。」
在香港,參與工會的人數不少,每四個打工仔便有一個是工會成員。只是,大多數人只是報名交過會費便算,閒時去參與一下聯誼活動,說不上是踴躍參與工會活動。對李峻嶸來說,新工會浪潮或者可以改變這種工會「頹風」,「打工仔也可以是抗爭者的身份,這在認知和文化上有正面進步,覺得組織是需要的,也要繼續爭取支持,試圖將鬥爭帶到職場裏面,追求改善工人權益。如果要在職場組織,你就無可避免要說服與你想法不同的人,這與在網上世界、在同溫層說話是相差很遠的。總有些人可以走前一點、積極點。」
「之前發生過的工業行動,如2007年的『紮鐵罷工』,令工人自此有集體談判權,年年也有一定程度的待遇改善。這是不容易的事,也不是說組了工會便一定可以,但不組便一定不能。」
2007年8月初,紮鐵工人因為不滿加薪幅度而發起近36天的罷工。事緣2003年沙士(SARS)襲港期間,因經濟不穩,工人收入由原來的日薪1,131元削至450元,工時亦由八小時增加至八個半小時。但當2007年經濟轉好時,公司只願加薪50元,工時亦再增加,變成「白做」,工人決定發動罷工,在接近個多月後,雙方達成共識,除加薪至860元外,亦變回八小時工作。
聽過新工會說他們的成立和困難,似乎組工會不難,但日後要如何維持才是一大難題。近月,職工盟接到不少關於新工會的查詢,在香港植根多年的他們,又是怎樣看待工會的存在呢?香港是一個讓工會生根成長的好土壤嗎?請看:【新工會潮.三】幫你組工會:法律保障不全 要靠團結才成事
相關文章︰
【新工會潮.四】和你罷工:湮沒了的罷工史 前人經驗如何借鑑?
上文節錄於第19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13日)《抗爭新戰線 由街頭到職場》。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