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熱浪.三】可再生能源發展不似預期 各國推環保走塑
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歐洲成績同樣未如理想。歐盟統計顯示,1990年至2014年間,歐洲以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總量持續增加,累計升幅高達191%,即年均增了4.3%,成績固然可喜。撰文︰李道
承接上文︰非洲去森林化加劇 歐推進減排但力度不夠
其中,水力發電的所佔比率最高,2014年的佔比為42%,風力發電增長最猛,十年翻了三倍之多,至於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乃是太陽能。總的來說,歐洲透過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來源的使用量為16%,其中冰島更高達77%,挪威亦近70%(圖四)。
不過,除了北歐成績亮麗之外,其他國家依然比例偏小,例如英國只得7%,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國則介乎14%至17%。據IEA的可再生能源報告,較諸其餘三大排放地區,即是中國、美國、印度,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率分別約10%,充分突顯某些歐洲大國的發展並非領先太多。報告還顯示,中國已超越了歐盟,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的領頭羊。
歐盟除了訂下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須佔32%,亦為各成員國分別制訂2020年的要求。其中,許多北歐國家已經提早達標、甚至超標,就連相對貧窮的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亦然;可是,2014年,整體歐洲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為16%,仍距2020年目標的20%相差四個百分點,而法、英、德的差距分別是九個百分點、八個百分點和五個百分點,其中英國的佔比更須大幅翻逾一倍才能達標。
饒是如此,歐洲的減排決心還是不容否定。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底便針對車輛排放,建議大幅調高燃油稅,卻想不到遭遇「黃背心」示威而被迫「撤回」(當時官方說法是「dropped」)。另一邊廂,德國近期的歐洲議會選舉,支持環保的綠黨則獲逾20%得票,成為了第二大黨,反映當地民眾多麼重視減排。英國前首相文翠珊在離任之前,更提出英國須為工業革命負責,訂下於2050年前徹底實現「零排放」,這是繼瑞典後第二個提出「零排放」的歐洲國家,後者去年且將目標提前到2045年。
瑞典的民間聲音亦不容忽視,年僅15歲的瑞典少女Greta Thunberg,去年底便發起「為氣候行動罷課」(School Strike 4 Climate Action)運動,贏得全球逾百個國家和地方共140萬學生的響應,她已獲提名競逐「諾貝爾和平獎」及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推動走塑 歐美態度大不同
減排以外,歐洲也推動了其他環保工作。走得最前的莫如禁用所有一次性即棄塑膠用具,包括飲管,以至攪拌棒、棉花棒等;歐洲的時間表是2021年前禁用,英國更訂於明年4月起全面走塑。諷刺的是,今年初美國佛州有議員提出類似議案,結果卻適得其反,換來議會規定未來五年各地政府不能執行棄用塑膠飲管的限制,直至研究完成其對環境的影響為止。去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調顯示,只有24%共和黨成員認為氣候變化跟人為因素有關,而民主黨則有78%。
《巴黎氣候協定》訂出(2015年),要把全球平均溫度升幅在2100年前控制在攝氏2度之內,並致力將實際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由歐盟資助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日前表示,今年7月的全球溫度創出紀錄最高,而在「最熱7月份」之前,則是一百四十年來的「最熱6月」;單計過去一個月,溫度已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1.2度。
熱浪侵襲歐洲以至全球會否成為新常態?退一萬步說,人為因素或未有導致氣候變化;但是,人為因素卻定能避免氣候變化,一切只在乎人類的取態與行動。
上文節錄自第17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12日)《環保先鋒難獨善其身 地球發燒 熱浪蹂躪歐洲》。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