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韓少功】尋根文學健將攜最新力作 回憶不能說的往事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張愛玲曾經在其《談女人》一文中引用「一本專門罵女人的英文小冊子」《貓》,其中一句是:「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個問句,她的第一個回答大約是正史,第二個就是小說了。」這句話看似冒犯了女性,嘲諷她們愛編故事,胡說八道,但也不過是一時戲話,一眾女性讀者亦不必太認真,大可一笑置之。仔細想想,如果先撇開性別定型不論,這句戲話背後其實亦不無道理。不論男女,每當我們回憶起一件事,即使不至於誇張得可以改寫成小說,亦總會有意無意修飾、刪減、改寫某些片段。說起舊情人,就多說點他的壞習慣臭脾氣,好讓自己覺得分手分得好;提到工作,或多或少又會放大了當中的辛酸,好讓自己向別人吐苦水時,得到多一點的同情和關懷。我們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間「修改過程」。撰文:鄺文峯

編者按:韓少功是不斷探索創作新路並被視為最具思想性的中國新時期文學代表作家之一。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他就以一篇理論短文《文學的「根」》帶動了「尋根文學」熱潮。他認為:「文學之根應深植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裏。」他自己也創作了表現湘西楚文化的系列小說;到了九十年代,他更將筆觸深入其曾當知青下放的湖南汨羅縣村莊馬橋,寫出備獲讚譽的《馬橋詞典》;而在其新作《修改過程》中,韓少功則重構了中國文革後一個特殊族群──七七級大學生。下面由韓少功作品研究者鄺文峯博士為我們導讀。

韓少功一向是個情理兼備的作家,善於說故事,亦善於通過小說思考問題和渲染情感。(視覺中國)

韓少功的新作《修改過程》,正取材自對過去的改寫。談起韓少功,相信不少讀者都會想起八十年代的「尋根文學」。當年,他所寫的理論文章《文學的「根」》,以及往後幾篇中篇小說《爸爸爸》、《歸去來》、《女女女》,至今仍然是「尋根文學」的重要文本。不過,事隔三十多年,如果我們對他的印象仍然停留於此,未免忽視了他之後的努力。

韓少功之後的創作,擱下對地域文化的探索後,將寫作重心落於重寫「文革」經歷,《馬橋詞典》、《暗示》以及《日夜書》三部長篇小說同樣離不開這個歷史背景。對於那一代作家而言,「文革」實在太刻骨銘心了,彷彿這輩子也注定要一再重寫。正如我們攀過喜瑪拉雅山、潛入過深海、走過極地之後,對世間其他風景均已不以為然。

「七七級」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韓少功這位當事人亦因此願意花一部長篇小說去記錄或是修改回憶。(網絡圖片)

《修改過程》將故事的時空稍稍往後推,以「文革」後首批獲大學取錄的「七七級」大學生為故事主人公,「文革」彷彿成為了一段史前史,默默化作一個若隱若現的背景。但不要忘記,日出的意義其實在於漫長的黑夜。十年前,李陀、北島主編了一部集體回憶錄《七十年代》,收錄韓少功、閻連科、黃子平、蔡翔等作家、學者對於七十年代的回顧文章。如果誠如《七十年代》回憶錄所引用的文字:「八十年代開花,九十年代結果,什麼事都醞釀在七十年代。」那麼,七十年代的最後幾年是等待開花結果的轉折時期,「七七級」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韓少功這位當事人亦因此願意花一部長篇小說去記錄或是修改回憶。

借文字遊戲反思寫作

韓少功一向是個情理兼備的作家,善於說故事,亦善於通過小說思考問題和渲染情感。這些特點在《馬橋詞典》中表露無遺,因此筆者一直認為那是他迄今最好看的小說。往後的《暗示》思辨性更強,但故事則沒有從前的好看了。再過幾年,《日夜書》雖然感情真摰,但始終未能帶來驚喜。這次《修改過程》以作家「肖鵬」撰寫的一篇網絡小說為主線,即使未如當年《爸爸爸》、《馬橋詞典》般震撼,但至少稱得上韓少功的回勇之作。

韓少功參加文學講座上,受讀者簇擁簽名。(視覺中國)

或許因為韓少功擅長寫小人物小故事,小說情節一般比較零碎,始終需要利用敘述上的一些小聰明輔助,才能令一部長篇小說錦上添花。《修改過程》借助網絡文學的玩味性質,既為某些角色寫出兩個結局,讓讀者自行選擇,亦模仿網絡的屏蔽功能,刻意將部分情節省略隱藏。韓少功甚至強調小說的虛假性質,提醒讀者不要輕信作者。一切一切,既是韓少功的文字遊戲,亦展現了他對寫作的反思。《修改過程》始於陸一塵向肖鵬找晦氣,指摘他在小說中醜化自己,將自己寫得一文不值,然後陸續介紹肖鵬如何將一個個友人改頭換面,化為小說角色,寫下一段段左修右改、疑真似假的情節。在這個敘事框架下,往後的情節夾雜肖鵬身處的時空以及他筆下的小說內容,令人難分真假。

以韓少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希望做到「出戲和入戲能無縫對接」。這樣的設置起初對於讀者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但隨後又會慢慢發現,這種以假亂真的把戲正是小說的過癮之處。小說第一章題為《作者你別躲》,除了指陸一塵苦苦找尋肖鵬外,亦可引伸多一重含義,意味着角色與作者之間的追逐。這個標題彷彿提綱挈領,道出韓少功寫作《修改過程》的用意—各位真實作者,你們何嘗不是與小說中的肖鵬一樣,穿梭於真假虛實之間,或曾經引來不少人暗中抱怨?

一組四十年前恢復高考的准考證,包括1977年當年。(視覺中國)

小說的開首精彩,它的結尾亦隱藏着神來之筆。近年來,隨着超級英雄電影系列風靡全球,片尾彩蛋順勢成為觀眾的飯後甜品。《修改過程》二十章正文附有兩則附錄,成為了小說的「甜品」。首先是一段題為《1977:青春之約》的視頻提綱,以文字記錄這段視頻的生成過程,包括配音、畫面、分場等,有如電影最後的字幕。這則視頻提綱恍如一齣紀錄片的劇本,作家的用意亦昭然若揭:提醒你本故事並非虛構。當你以為這段字幕不過是作者再一次不嫌其煩地強調故事出自真人真事時,真正的彩蛋才出現:附錄二的《補述一則》。這段記錄作家肖鵬與護士小蓮的對話,短短兩頁,卻推翻了整篇視頻提綱。原來那劇本不過是肖鵬的一個玩笑,根本子虛烏有。如果讀者夠細心的話,更會覺得小蓮這個角色熟口熟面,原來早在第一章已經登場。

故事第一章中肖鵬虛構陸一塵戀上一位退役舉重選手、能夠一手舉起大漢的護士,原來正是肖鵬的護士小蓮。這樣俏皮的首尾呼應,再三呈現《修改過程》的特殊結構:故事中還有故事。因此要了解這部作品,必須從其「小說中的小說」這種結構開始說起。繼續閱讀:【韓少功】故事折射自身 後設小說探問真實與虛構

上文節錄自第162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14日)《尋根文學健將最新力作《修改過程》 韓少功化正史為小說》,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鄺文峯的文章:【登月第一人.影評】從繁星到皓月 絢麗復歸平淡【天逆反擊戰:地球起義.影評】以科幻糖衣包裝的警匪片?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