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霓虹招牌消失於都市中 換上LED的燈光影叢林燦爛不再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早在1893年的芝加哥博覽會上,已示範霓虹燈這種奇幻的燈飾;到1902年,由Georges Claude大力推廣而開始普及;上世紀二十年代,霓虹燈出現在全球各大城市,經典默片《大都會》(Metropolis)中描繪的霓虹城市五光十色,構成了人們對未來世界摩登都市的無限想像。「Neon」被翻譯成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霓虹,由於色彩明豔,在任何天氣下都光芒閃耀,成為了商業符號的重要展示場地。撰文:曹民偉

霓虹招牌建構城市歸屬感 夜燈成記憶的一部分

霓虹燈光雖美麗,製作起來絕不簡單。師傅要將玻璃管彎曲製成所需圖案或文字,然後把管內空氣抽乾淨,再充進氖氣,通電後即釋出粉紅色的光芒,而要發出藍、黃、綠、白的燈光,則要把不同螢光粉放到玻璃管當中。從前,裝置一個霓虹招牌是希望一生一世的,像今天街上一些已經超過半個世紀的霓虹招牌,竟然仍在發光發亮。

霓虹燈雖然美麗,但製作起來絕不簡單。(資料圖片/GettyImages)

香港今天最老的一家製造霓虹光管大王「南華霓虹燈電器廠」創建於1953年,當年製作的許多招牌沒有被時光所破壞,反被香港政府推出的條例摧毀,懸掛逾半個世紀的深水埗「信興酒樓」及上環「森美餐廳」的「牛牛」招牌,都因為不符合新法例而被要求拆卸。而南華廠所製作最經典的,要算1973年豎立在彌敦道的樂聲牌廣告牌,足足有二十層樓高,要由4,000支霓虹光管組合而成,夜裏真是璀璨無比,照亮整條彌敦道,也創下當時的「世界最大型霓虹招牌」健力士世界紀錄,成了港人經濟起飛的驕傲代表,也成了香港好幾代人的集體記憶,這個巨大招牌要到1995年才被拆去。

今天再看維港兩岸的霓虹大招牌,從前都是國際知名的大企業才能佔一席位,散發低調的藍光、白光,今天走馬燈般的大型流動圖案招牌,都是新冒起的網絡新貴,又或是中資背景的企業,它們都以大取勝,卻少了昔時的優雅感,又或本土味道的圖騰感。

彌敦道兩旁的霓虹招牌是重要的商業符號,別具特色。(Getty Images)

迷離都市 異色香港

早在五十年代,已有人將香港喻為「東方之珠」,正是受其瑰麗的夜景、高高低低的霓虹招牌啟發。由於香港街道狹窄,霓虹招牌看來會很重疊,垂直與橫向的霓虹招牌形成一種縱橫交錯的彩虹美景,營造出一種街道密集、視覺澎湃的感覺。即使今天維港兩岸震撼人心的美麗夜景,也是多得無處不在的霓虹燈光。

在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與《墮落天使》裏,不難見到霓虹招牌滿布的都市充滿浪漫迷離的影像,著名攝影師杜可風有一次回憶起自己初到香港時受到的視覺衝擊:香港的天空不是漆黑的,而是始終搖曳在絢爛迷霧般的光影中。這是一個外來者對一座城市的霓虹情結:「是一個眼花繚亂、華麗鮮艷的世界。是一個稍有不慎就會失足、亦幻亦真的世界。」

霓虹招牌看來會很重疊,垂直與橫向的霓虹招牌形成一種縱橫交錯的彩虹美景,營造出一種街道密集、視覺澎湃的感覺。(Getty Images)

1987年,達明一派在《今夜星光燦爛》中無不感傷地唱道:「燈光裏飛馳,失意的孩子,請看一眼這個光輝都市。再奔馳,心裏猜疑,恐怕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而幾集《古惑仔》電影的旺角午夜廝殺中,總少不了背後襯托不夜城的霓虹燈火,霓虹燈加上街道,營造了一種神秘氣氛,尤其燈光一閃一閃的狀態,讓人感到只存在於晚間的神秘感覺,它已成為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部分。

早在列尼史葛導演的《2020》,又或是近年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裏邊神秘的繁華末世都市,充滿貧窮與罪惡,都以香港為原形,而最典型的正是漫空縱橫、充滿異色中文字體的霓虹招牌。

《攻殼機動隊》便是以香港為原形。(電影劇照)

有次在一個收音機節目上聽到,主持人笑說夢中出現霓虹燈正是象徵幸福來臨的意思,也就是發夢的人快要遇上幸運的事情了,聽着聽着,心底裏竟生出惘惘之感。

拆去招牌仿如丟了身份

美國拉斯維加斯也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蓬勃,一直發展下來,似乎都跟那夜夜璀璨迷離的霓虹招牌有關。歷經世代變遷、多少風雨,最初的霓虹招牌其實都沒有消失,它們最後的歸屬就是一座世界獨一無二的(拉斯維加斯)「霓虹博物館」(The Neon Museum),那些華麗滄桑的招牌即使玻璃破裂、金屬生鏽,幾層樓高的招牌依然被保存下來,散落在戶外的沙漠,形成一種末世美感。

美國拉斯維加斯也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蓬勃,一直發展下來,似乎都跟那夜夜璀璨迷離的霓虹招牌有關。(Getty Images)

其中那個最經典的揮手牛仔霓虹招牌「Vegas Vic」,與其對面的翹着腿的女牛仔巨型霓虹招牌「Vegas Vickie」,彼此遙望了大半個世紀,如今搬到霓虹博物館當中,算是個可以永久相廝守的地方吧。

2010年,香港政府以擔心危險招牌墮下造成傷亡為由,全面實施小型工程監管制度,銳意將不合規格的霓虹招牌清拆,往後,每年約有3,000個被評為危險的招牌被要求拆去,至今已有九成的舊日霓虹招牌消失於都市中。今天我們所見的大多已變換成LED射燈招牌,昔時那種用氖氣發出柔和光亮的霓虹招牌已買少見少了。

2015年,曾被西環街坊視為地標的森美餐廳巨型「牛牛」霓虹招牌被拆卸,由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接收。(Getty Images)

古老的招牌漸次被拆走,彷彿也拆去了我們城市的集體記憶及對我城的歸屬感。那些美麗的圖像及精緻的字體百看不厭,跟今天那些文字俗氣的叫囂式招牌、刺眼射燈及其令人暈眩的閃光比較,不可同日而語!

將在2020年開幕的「 M+博物館」,率先收藏了「森美餐廳」的牛牛招牌及「雞記蔴雀館」的大雄雞招牌。然而,為什麼有些霓虹招牌獲收藏,其餘的又冇得留低?在博物館看原置於街頭的霓虹招牌,抽空了內容意涵與地方文化,於我們有何意義?

2017年,信興酒樓的兩面霓虹招牌被拆下,一面丟棄,另一面獲M+博物館接收。(Getty Images)

假若有天我們的城市再也容不下一個霓虹招牌,也就恍如拆毀了我們昔日的霓虹夜色,乃至我們昔日的虎豹別墅、何東花園,我們的身份也日漸模糊起來!

六十年代香港的小孩子流行一句戲謔說:「信上帝,得水牛!」感覺十分不可思議,有次夜裏經過教會門前的霓虹招牌一看,原來「永生」兩個字剛好壞了兩枝霓虹燈,缺少了一二筆劃,才變成了「水牛」。在都市霓虹光影叢林中,生出了點點的荒謬感,而未來似乎還有更大的荒謬!

霓虹燈雖然美麗,但製作起來絕不簡單。(Getty Images)

上文節錄自第15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5日)《當霓虹招牌消失 光影叢林日漸模糊》,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相關文章:霓虹招牌建構城市歸屬感 夜燈成記憶的一部分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第一屆武博】眼界.決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舉行的第一屆香港武術及搏擊運動博覽(武博),活動包括解構武術電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館街遊戲,以及超過100個體驗班,讓市民、初學者或武術專家,透過這個多元化體驗型博覽會,從武博擴闊眼界、提升境界!按此立即購票按此瀏覽武博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