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練習課.四】休整日創辦者:行動默化比口號更有效

撰文:黃雅婷
出版:更新:

張豔璿是「休整日」的創辦者,同時也是一子一女的媽媽,兒子已經高中,在英國寄宿,次女小三前就讀傳統名校,後來壓力爆煲,轉到國際學校。張豔璿畢業於傳統女校,回想當年的校園時光,她總是想起經典名著《簡愛》與《小婦人》。

「我今年已經50歲,但40年前的學校教育仍然影響我的人生。以前的學校鼓勵自發學習,小學不止有中英數常,也會有健教、社會、科學、地理、西史和文學課。學校的老師好懶,做的事好少,許多東西都交給學生去做。我記得我當時很喜歡英國文學,老師常常要我們回去看書,之後把文本轉化成劇本,再要我們排練演出。改寫劇本,除了需要深入閱讀外,也要學習變通,文體改編,當中又考學生的組織力和團隊精神,同學們一起分配時間,分工與排戲,最後又要背誦劇本,學習投入感情,在台上表現自信。」幾十年後,張豔璿把女兒送到相似的傳統名校,卻發現一切已經變天,現在的小學只剩下中英數常等基本課節,小孩除了這些學術知識外,被完全隔離社會之外。天天上課幾乎也在操練不同的試題,為了考試而學習。

「吳克儉那時常常說,要讓孩子學會生涯規劃,坦白說,學生的生活和腦海中只得中英數常和考試,你要他拿什麼做生涯規劃?」張豔璿問道。

女兒一年班上學期成績表派了回來,張豔璿一看全是「滿江紅」,只得英文僅僅合格,她以為是因為幼稚園學的東西太淺,後來一些媽媽朋友教她,把女兒送去補習,連家長日老師見到家長也如是說。

(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後來我便把女兒送到補習社,發現補習社有不同學校的試卷,給我個女操練 ,讓她習慣考試的模式。她補了兩個月,下學期就上台拿了最佳進步獎。我後 來看看女兒的試卷,發現當中的考核內容已經被TSA(現稱BCA)化了。」有見於此,她加入家長教師會,發現傳統名校觀念牢固,並不容許她撼動什麼。 直到女兒升上小三,學校的中文課突然由普教中變回了粵教中,張豔璿在家長教師會問及原因,有老師解釋因為小三學生需考TSA,準備中文會話,於是就轉回粵教中。

為女兒做功課 讓孩子享受童年

「那一刻我好驚訝,我同他們說,其實我們是私校,可以不考TSA的。校長回說 不可能,因為他們全部學校都要考。當時我就覺得這並不是為小朋友着想的學 校,校長也當場發脾氣。其後有一次學校測驗,個女跟我說測驗前她一直反胃想嘔,後期更是出了一手手汗,連筆也握不好,試卷空了一大半。當時我正好 在讀心理學,覺得不妥,就開始為她排隊轉讀國際學校。」張豔璿回想在女兒 就讀傳統學校的那些年,她天天都要為女兒做一兩份功課,希望女兒因而能多 一些時間跑跑跳跳,享受童年。

現在香港的教育就只是叫你讀好一些書,成績好就可以了,但這並非正常成長的步伐。後來我做『休整日』走進一些中學,問學生的夢想是什麼,男 的就寫想要車、女、樓,女的就寫嫁個有錢人。
休整日創辦者張豔璿
(資料圖片/朱潤富攝)

「那時身邊許多媽媽都希望仔女開心成長,但另一方面她們都對自己沒有信心 ,擔心自己不跟隨學校和補習社那一套,最後會害了仔女。要跳出框框不容易 ,有一些家長也沒有能力給孩子轉讀國際學校。」張豔璿之後加入「TSA關注組 」,不時參加不同的政治活動,與一班家長同呼取消小三TSA。

就算後來女兒成功轉到國際學校,她也沒有放棄理念。 「因為現在香港的教育就只是叫你讀好一些書,成績好就可以了,但這並非正 常成長的步伐。後來我做『休整日』走進一些中學,問學生的夢想是什麼,男 的就寫想要車、女、樓,女的就寫嫁個有錢人。有許多年輕人在這樣的教育制 度下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興趣,也沒有人生目標和意義。」

「休整日」擲紙飛機 釋放煩惱壓力

兩年前,也是因為學生自殺潮,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發起會議,她被邀列席,當時她正好面對死亡威脅,整天進出醫院,忙着化療治病。那天中午她化療完畢,匆匆在醫院趕至會場開會,會上人人提出了不同意見,她頭昏腦脹,當下覺得:不如簡單給學生休息一下,為什麼一定要參加什麼活動呢?

「我就提出了一個計劃,名叫停轉日,讓學生在那天停下來,休息一下,真正享受校園生活。聯席後來更夾錢在報紙刊登了公告,呼籲學校讓學生休息一天。」張豔璿和聯席在幾次會議過後,他們把計劃改成「休整日」,並率先於一間中學舉行。那天,學生不用背着沉重的課本回來上課,張豔璿和幾十位輔導人員、治療師和心理學家也到學校去。他們找了一些在青春路上仍然迷失,卻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到學校舉辦音樂會。

在一間學校的休整日,中六同學將願望寫在紙上,再摺成飛機飛出去;Annie發現同學有的在尋找目標,有的好簡單,只想睡覺,因為睡也沒時間。(韓潔瑤攝)

同學在台下自由找位置舒服坐下,大家聞歌搖動身體,傾聽台上歌手的人生故事,後來張豔璿請他們在白紙寫上煩惱,並摺成紙飛機,再到學校的梯間,把紙飛機往操場方向一下子扔出去─煩惱與壓力隨着紙飛機飛到地上,擱淺了。

同學哭的哭,相擁的相擁,學習路上的不安和焦慮一下被引爆出來,休整日完畢,許多學生都說自己放下了一些心事。「休整日」的成效連政府也被打動,後來教育局於多份報告中以休整日作為例子,鼓勵學校多作這樣的正向體驗,排解學生的壓力。

「正向心理學很容易被曲解,現在推行的一些正向教育,其實和外國心理學家寫出來的東西是兩回事。但不能說那些正向計劃不好,因為總比什麼都不做好。我們更相信透過行動,不知不覺去影響孩子的想法,這比跟他們說十句開心的口號有用。因為只用口講,小朋友會當你念口黃罷了。」

張豔璿表示正向心理學很容易被曲解。(朱潤富攝)

在休整日裏,他們自言運用了正向心理學的元素,以音樂會代替問卷,再進行分組,八至十個學生與一名專業輔導員一起,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活動。「在活動之中,我們會留意學生的情緒,替他們疏通心情,再向學校報告,邀請學生參加長期的小組,分享一些正向心理學的知識。」張豔璿說,她的女兒不時會向學校請假,跟隨母親到不同的學校舉行「休整日」,小小人兒看着禮堂上的哥哥姐姐聽着音樂流露真實情緒,心裏很是感動。

「她覺得媽媽在幫人,好認同我的工作,也希望其他小朋友可以像她一樣快樂地學習。」張豔璿笑道。

正向教育五大要點(一)正向心理學是一種生活習慣、人生哲學與理念,當中經過科學的驗證,證實能幫助學生和老師保持身、心、靈的健康。但正向教育不只是一個課節,一個學期的課題或一項活動,應是持續培養的價值觀。(二)正向教育在學校推行外,更應鼓勵學生與家長一同學習,或以反教育的形式,把當中的價值觀帶到家庭及社會。因此正向教育有其延展性,因為正面的生命教育不應該有終結,它能從學校走出社會,同時又能從群體回歸個人。(三)成功的正向教育裏,全部的參加者都應照顧彼此的感受,所以在學校推行正向教育的時候,老師的快樂和感受同樣重要。(四)正向教育在教學中應同時備有快樂的體驗,讓師生及家長都投入其中。(五)正向教育鼓勵自主學習,不主張依書而說,在講授正向心理學理論外,應把內容真實化,並在生活中實踐其意義。資料提供: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及輔導學高級專任講師兼正向教育課程統籌主任郭懿德

重溫正向教育專題,請看:

【快樂練習課.一】小學雞學正向 閃避球隊裡的大野與杉山【快樂練習課.二】校長帶起靜觀 給孩子一顆真心做真人【快樂練習課.三】社工看孩子 快樂的成長空間最重要是有空間【快樂練習課.四】休整日創辦者:行動默化比口號更有效

上文節錄自第129期《香港01》周報(2018年9月17日)《校園築起「心房」 一呼一吸「靜觀」 播下正向教育種子》。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