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法國電影《部長做了一個夢》 患得患失的政治春夢

撰文:安娜
出版:更新:

政治到底是什麼?理念、鬥爭,以及必須存在的機制、職業,還是控制擺布人心的伎倆?或許通通都是。英語政治一詞「Politics」源於希臘文「Polis」;「Polis」意謂城邦,「Politics」就是涉及城邦所有大小事務。何謂城邦/國家,而城邦/國家內有哪些事務需要討論,有哪些不可討論,在不同時地都有不同準則與變化。看一個地方如何討論政治,能折射出有關那個文化的種種。

2011年上映的法國電影《部長做了一個夢》(The Minister)以交通部長Saint-Jean(奧利維耶.古賀梅飾)為主角,講述他在官僚架構內如何與上司下屬周旋,一方面想保留僅餘的原則初衷,另一方面又要在殘酷的政界生存下來。《部長做了一個夢》不像大熱美劇《紙牌屋》充滿勾心鬥角的詭計、激烈緊張的對抗,它最大的特色是沒循一般套路把政治角力變得戲劇化,反而着重描寫行政程序與日常運作。

電影以一場雪山車禍開始,交通部夤夜緊急應變,先後介紹出部長Saint-Jean、秘書Gilles、下屬Yan,稍窺他們的起居、性情與從屬關係。Saint-Jean趕赴現場控制大局,檢察救援情況及應付記者;這段引子很快就告一段落,並迎來戲中最令Saint-Jean苦惱的戲肉:法國鐵路私營化。簡單概括,戲中講述國營鐵路長期錄得巨額虧損,政府內閣多位要員及總統都希望推行鐵路私營化,扭轉劣勢。

電影以一場雪山車禍開始。(《部長做了一個夢》電影劇照/UniFrance)

然而,主責交通事務的Saint-Jean反對這個做法,認為這決定違背民意。電影透過某日早上的兩場新聞訪問,快速地交代Saint-Jean與財政部長對私營化持完全相反的意見。這兩位閣員互相矛盾的發言(這本身已是一個令人尷尬的政治處境),惹來鐵路高層及總理相繼有所動作。牽一髮動全身,環環相扣的連串較勁、權衡取捨、討價還價,由此展開。

香港觀眾看《部長做了一個夢》,大概覺得不容易投入, 開首時甚至有種納悶和墮入迷霧的感覺。一般同類的政治題材電影,例如《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昂山素姬》、《林肯傳》等,特別重視建立角色的個性及其背後的精神理念;這些電影情節往往依循主人公如何實踐他們的願景而展開。因此,觀眾在這些電影中不難找到認同主角的切入點,也會了解到主角們都代表着一種更崇高、具備深意的理想。克服難關,將信念進行到底,大概是很多描寫政治人物的電影的共通之處。

可是,《部長做了一個夢》卻從沒闡述Saint-Jean有什麼突出的政治信念,電影寫他涉及的那一場鐵路私營化風波,也不見得有很明顯的價值判斷—鐵路私營與否是一個行政問題,多於一個關乎信念或原則。觀眾看電影裏的部長,只會看到一個每日都要處理繁重公務的踏實公僕,多於某種正面理念的化身。另一方面,《部長做了一個夢》中Saint-Jean與其他角色的對抗,又不是那麼黑白分明;又或者說,經營角色間的矛盾與張力,並非導演皮耶休雷(Pierre Scholler)編寫這部電影的邏輯。

《選戰風雲》同樣是政治題材,但人物個性刻劃豐滿,戲劇衝突與故事主旨都以最嚴謹的劇本編寫標準執行。(《選戰風雲》電影劇照)

如果跟同年來自荷里活的《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相比較,《部長做了一個夢》這個特點更清晰。《選戰風雲》同樣是政治題材,但人物個性刻劃豐滿,戲劇衝突與故事主旨都以最嚴謹的劇本編寫標準執行。(題外話:《選戰風雲》寫出傳媒報道對政局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和利用價值,《部長做了一個夢》則強調官員間的制衡協商,以及政府與民眾的關係,這或許側寫了美法兩國的政治體制特色)《選戰風雲》以民主黨初選候選人Morris的年輕競選幕僚Stephen作主角,他精於計算,有出奇制勝的宣傳手腕;他並不天真,深知政治是一門相當現實的事業,然而,他堅信Morris是個能改變國家命運的人。這一點,令他放下犬儒和疑慮,甘願為理想賣命。故事發展下去,Stephen因一次錯失而被上司認定背叛團隊,逼他離開助選團。與此同時,他意外發現Morris與女見習生有染,更令對方懷孕;Morris在Stephen眼中正直、光明的形象轉瞬幻滅。這次幕僚生涯的跌宕,對Stephen影響至深:經過被上司無情放棄,他學懂如何狠心地還以顏色,重奪本來的權力與地位;見識過Morris的齷齪失德,Stephen也以同樣骯髒的手段向對方勒索。

《選戰風雲》費心經營角色之間的拉鋸對壘,帶出互相衝突的價值觀和行事方式,其中縈繞於Stephen腦中的道德曖昧最引人深思。Stephen沒有完全變成不擇手段的壞人,電影結尾他對Morris仍抱有希望,並相信自己所做的事對國家和社會有正面意義。電影工整地以Stephen為Morris在演說前試咪作起首和收結;最初出現的Stephen還有點率真與輕佻,但經歷殊死淘汰後,仍在競選活動中屹立的他變得深沉難測。反觀《部長做了一個夢》,最堪細味的地方不是任何峰迴路轉的情節,而是描寫人物分寸得宜的微妙政治手腕,及他們在體制中與不同持份者周旋的柔軟身段。

電影開首一名全裸女郎自願鑽進辦公室角落裏一條鱷魚的血盆大口。(《部長做了一個夢》電影劇照/UniFrance)

電影片名中譯為《部長做了一個夢》,但部長究竟發了什麼夢呢?電影開首其實有一個前奏,但見一群黑子(日本歌舞伎表演期間負責佈置與搬移道具的黑衣幕後人員)正佈置交通部的辦公室;一全裸女郎緊隨其後,並自願鑽進辦公室角落裏一條鱷魚的血盆大口。這個開篇的幻象精簡地帶出了兩個要旨:它借黑子與舞台佈置暗喻政治選舉中的表演性質,這一點反映在稍後發生的故事上;另一點是它直接將政治與性拉上關係—更有趣的是,在夢境完結後,鏡頭轉到熟睡的Saint-Jean,觀眾看到的是他慢慢勃起的陽具。權力與地位猶如Saint-Jean的一場春夢,而現實中的國家要務以及他在政治上的進取心,某程度上也取代了他的性生活和性慾。這或許是《部長做了一個夢》留給觀眾最有趣的問題:為了政治上的效率、成就、功名,人要在生命中做幾多取捨,或要有過幾多觸及人性深處的抉擇?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可有能辨之者?

安娜(影評人)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現職錄映太奇聯合策展人 / 展覽經理同時有參與不同電影策展活動

上文刊載自第110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7日)《患得患失的政治春夢》。

睇完影評人安娜介紹電影《部長做了一個夢》​,想了解更多法式政治電影與荷里活電影有何不同?5月的【法式好戲】放映會01周報聯同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帶來《部長做了一個夢》(The Minister)。電影由歐洲影帝級人馬奧利維耶.古賀梅(Olivier Gourmet)主演、皮耶休雷(Pierre Scholler)執導,以超現實方式表達現實存在的政治日常,引領觀眾深入政壇虎穴,窺探權力遊戲的真貌,探討當權者在社會義務、私生活及公眾形象的矛盾與掙扎。

屆時安娜還夥拍跨界別自由工作者龐一鳴主持映後談,解構本地政治電影問題及探討香港政治生態。01會員免費報名,萬勿錯過!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