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訪華】朝鮮經濟要發展 改革開放為大勢所趨
今次朝鮮領袖金正恩突然秘密訪華,還一改以往拒不參加任何無核化會談的態度,承諾會按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遺訓,致力實現半島無核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金正恩對華姿態大變?
有一個關鍵之處不能忽視,就是在朝鮮內部講話中多次批判中國修正主義的金正恩,今次卻在北京大讚中國發展路線正確,並對中國在科技發展和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這絕非只是為了恭維北京,與以往金正日多數秘密訪華參觀考察不同,朝鮮官方電視台在金正恩回國後便播放了長達35分鐘的訪華紀錄片,其中沒有減少金正恩參觀中國科技成就展覽的畫面。金正恩對中國道路的讚揚和對中國科技的讚嘆,或許代表他要力推改革開放的決心。
穩定與華經濟關係是第一要務
朝鮮經濟除了具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通病,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結構不合理以及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金日成時期的朝鮮經濟,是成也蘇聯敗也蘇聯,從來沒實現過經濟自立。 由於不具備基礎的工業能力和完備的產業鏈,朝鮮經濟結構以原料出口為主,對外貿易則以中國為主,經濟狀況從來都和外貿息息相關。
2005年朝鮮貿易對華依賴度首次超過50%,之後一直保持增勢,並常年維持在90%左右。然而在2017年,從煤炭、鐵礦石到紡織品、原油,掌握對朝鮮貿易命脈的中國轉變姿態,參與了層層升級的制裁,禁止朝鮮所有煤炭、鐵和鐵礦石、鉛和鉛礦石,以及海產品出口,使朝鮮每年約3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減少約三分之一,現金更為緊絀。
過往,中朝邊境貿易十分活躍,每天會有上百輛汽車經過「友誼橋」將食品和日用品等運往朝鮮,並將煤炭和海鮮等運往中國,但自從中國加入對朝的經濟制裁,兩地商貿大減,友誼橋都變得冷清起來。《華爾街日報》記者實地考察中朝邊境後報道,制裁令朝鮮局部停電、物價上漲,亦有朝鮮工廠因制裁而停工,令大批工人失業,明顯對當地經濟帶來不小的打擊。有研究員更預計隨着經濟制裁持續,明年朝鮮便可能要面對一場經濟危機。
首爾大學經濟學教授金炳連(Kim Byung-Yeon)亦估計,在貿易制裁前,金正恩、朝鮮商人和黨內精英可能持有至少30億美元的保值貨幣,但自2017年3月以來,朝鮮貿易逆差為15億美元左右,若朝鮮出口情況未有改善,繼續消耗現金儲備,最快今年便會出現更嚴重的經濟萎縮。
全方位改革開放是必然選擇
據韓國央行去年7月的統計,在國際經濟圍堵下,朝鮮經濟於2016年仍以17年來最快速度增長,2016年GDP為32萬億韓圜(約2,368億港元),較前一年度增長3.9%,是自1999年增長6.1%以來最大升幅。雖說是17年來最快的GDP增速,但以發展中國家來說,表現不算特別驚喜。同年,巴基斯坦、盧旺達、菲律賓、孟加拉分別錄得5.5%、5.9%、6.9%和7.1%的GDP增速。若以經濟總量來說,朝鮮經濟亦十分落後,有逾2,500萬人口的朝鮮,2016年的GDP總量(約2,368億港元)只是該年香港GDP(2.48萬億港元)的十分一、韓國GDP(10.9萬億港元)的約五十分之一。
金正恩不止一次說過,朝鮮勞動黨面臨的最重要而迫切的任務,是決定性地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不再讓人民勒緊腰帶。金正恩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也表示,在擁核這一歷史勝利的基礎上,朝鮮要實現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新的飛躍,尤其要打開帶動國家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從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改革是開放的基礎,開放是改革能夠成功的保障,積極融入世界,奉行無敵國外交,是維持朝鮮發展的最有利選擇。這就要求朝鮮在緩和與美韓關係的同時,必須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金正恩沒有單獨與美韓和解,而是同時選擇與華和解,顯然是成熟理智的表現。訪華大讚中國發展道路、考察科技發展成果,也代表了金正恩欲進一步向中國取經和改革開放的傾向。事實上,中國可說是唯一能夠為朝鮮提供成功脫貧經驗的社會主義國家。
上文節錄自第10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3日)《朝鮮改革開放大勢所趨》。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敬請留意4月3日(星期二)出版的第10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